推荐阅读

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2-28 14:30:00 人气:

——广东省教育创强之路巡礼

1994年,广东省作出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广东教育创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原则,各地路径不尽相同、方法不尽相同,但目标一致——实现教育现代化。16年过去,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已有6个地级市成为教育强市,教育强区、教育强镇100%覆盖,正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教育创强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只有22.8万人口的粤东小县,2009年财政收入仅为2.1亿元,但谈起教育的发展,这里的人们总是充满自豪之情。“近3年来,蕉岭依靠社会筹集、适度贷款,在教育创强的过程中不等不靠,仅县级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就达3.9亿元,走出了一条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蕉岭县教育局局长古剑清说。

蕉岭县的教育发展是近年来广东全省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风雨十余载,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步伐铿锵。如今,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广东省如何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日前走访了广东省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地区,他们的教育创强思考及实践,或许能够为今后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现实启示和借鉴。

齐抓共管,整合资源,下好区域一盘棋

欠发达地区探索教育创强

梅州,广东山区市中人口最多、离珠三角最远、通高速公路最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2008年,梅州市发出了“用5年时间建成教育强市”的总动员令,全市各地依托传统,全力筹资,集中投向,层层递进提升教育。两年来,该市已有25个镇(街)和2个县(区)完成创强任务。

穷财政办强教育,是很大的挑战。梅州创建教育强市,初步预算5年需要投入58亿元。梅州市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村(居)委参与、企业支持、侨胞乡贤资助的多元投入机制。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全市共投入创强资金6.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4.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2.3亿元。

除了资金投入,梅州面临的另一个“创强”挑战是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全市有908所中小学需要布局调整。对此,梅州坚持“三集中”方针,即高中阶段学校向城区集中,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和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将主要精力和资金集中用于建设规范化学校和创建优质学校。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历史悠久。近年来,韶关市各类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十五’末的57.81%提高到85%,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韶关市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提前3年实现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韶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红娟说。

教育要创强,领导须先行。为了做好教育服务工作,韶关市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为学校和师生排忧解难。近日,由韶关市党政领导带队,分6个小组到全市各县(市、区)及部分市属学校,就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等问题开展调研。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韶关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建设一支水平高、结构优的教师队伍,韶关市一是积极引进和留住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为名校长、名教师引进开辟“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校长和教师队伍结构。二是严格落实教师人员编制,严格按照省定标准,优先配齐、配足教师。三是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四是落实提高教师待遇,做好“代转公”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工作。

清远市佛冈县原有教育基础薄弱。2005年,佛冈正式提出创建教育强县,如今已实现了3个100%: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以上学校100%通过市规范化学校验收;乡镇100%成为省教育强镇;100%的普通高中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9年12月,佛冈顺利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县之一。

作为一个人口分散、地域多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佛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就近入学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科学安排。石角镇镇域大而分散,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科学分析论证,佛岗县教育局增加县城小学学位,全面吸收镇中心小学5个分教点的生源;高岗镇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镇村合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政府统筹,注重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

教育强区踏上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惠州市惠阳区,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教育在全区现代化建设中确立了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2008年10月,惠阳区成为粤东地区首个教育强区。2009年11月,惠阳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惠阳的创强之路,由政府管理政策的“六个优先”、教育全盘统筹的“五大举措”、师资建设的“三项工程”铺就。“六个优先”包括: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五大举措”包括:调整布局,优化资源;兴建学校,扩充学位;充实设备,普及信息化;创新模式,多元办学;城乡联动,均衡发展。“三项工程”则指师德建设工程、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如今,惠阳区域内4所完全中学相继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中优质学位达到100%,高中教育呈现品牌发展势头,被社会及同行称为“惠阳现象”。

按照规定,70%以上的镇成为教育强镇才具备申报教育强区的条件。2008年惠阳成为教育强区时,教育强镇(街道)已占总数的87.5%,2009年更是实现了“镇镇皆强镇”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惠阳区率先在全省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并积极探索教育与企业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形成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企业捐赠等多元化办学格局。

在创强过程中,惠阳区各镇投入均在1500万元以上。在惠州市给予每个镇(街道)10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区再给予每个镇 (街道)200万元奖励。目前,惠阳区所辖2个街道和6个镇均已创建为省教育强镇(街道)。在实现教育强区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升发展内涵,形成办学特色,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学校,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英语、体育和艺术、科技等方面渐成品牌。

教育创强之后,如何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惠阳区教育局局长钟继东说:“惠阳区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的转型时期。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品质,成为今后惠阳区教育的主旋律。”在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的基础上,惠阳将以“城乡教育一体化、规范化、均衡化、现代化”为总目标,用1年左右的时间,试点深化义务教育改革,使义务教育达到高位均衡发展;再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推广试点的做法与经验,同时启动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力争3至5年基本建设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实现全区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

如今,惠阳教育正以教育强区为新起点,踏上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健全体系,创新举措,以体制转型为推手

教育强市直追国际教育先进水平

在广东教育创强道路上,深圳无疑稳居“领头羊”地位。早在2004年,深圳便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基础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化和优质化,6个区全部建成教育强区。如今,深圳市已建立起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体系,确保了教育与国际化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教育事业重点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优先安排,中小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说。在深圳,“教育第一”被视作教育现代化的力量源泉,人们在全力追求教育公平、教育质效、教育服务、教育特色大跨越的基础上,把体制转型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推手,开始了直追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深圳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高等教育基本实现政府办、合作办、民办、股份制办学的多元化格局,90%以上的成人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为社会力量举办,多渠道、多形式创办了国际学校和港人子弟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参加督导评估,一样获得市办学效益评估奖励金。

为优化区域教育的结构层次,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深圳市南山区制定了公用经费拨付生均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的措施,坚持“三个保障”,即保障学校和教育机构发展特色的相对自主权,保障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均等,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居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宝安区每个人口集中的片区都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区、街道均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教师资源均衡分配机制,以及公办、民办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目前全区公办学校优质学位率达100%,民办学校优质学位率达80%,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率100%。

学校能不能借鉴超市模式,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育“产品”?教师能不能像超市服务员一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深圳市南山区的学校里,到处都可见新颖的“课程超市”。向南小学校长李少玲告诉记者:“我们希望以超市的理念来规划学校工作,让学生在类似‘超市’的民主化、开放式、主体性的教育环境里,轻松地学习生活。”

在深圳,“创新”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特色的基本共识。南山区各校开发了多个类别共百余门拓展性校本课程,像超市一样设立“专柜”,为学生发展兴趣和全面展示才华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生存教育,校级诺贝尔奖、吉尼斯纪录评比,“阳光后勤”……为了抢占办学改革的制高点,学校间争相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课程创新、评价创新、管理创新探索,深圳的教育现代化探索呈现出各具风格的区域特色。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号角已经吹响,旗帜就在前方。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