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教育投入如何用好管好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3-17 16:17:00 人气:

——代表委员热议2012年实现4%目标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3月11日,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西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温家宝总理谈到教育问题时说:“明年一定把这个‘账’还清!”这笔账,就是实现4%的目标。

“我作为教育界代表,听到这些很高兴,很振奋。这一目标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心,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4%,一个教育界和全社会多年来期望的目标,如今马上到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高度关注教育投入问题,纷纷解读实现4%目标的途径,并对如何用好教育经费提出了建议。

实现4%目标关键是统一认识强化责任

治大家和治小家一个道理,一个家庭是先买车买房,还是先让孩子读书,答案显而易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如何实现4%的目标,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现在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但一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我当过市长,知道政府的钱永远不够用,投入方面永远会有取舍。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孩子读书的问题。治大家和治小家的道理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家庭,在开支上是选择先买车、买房,还是先让孩子读书?一个理性的家庭肯定会优先保证孩子读书,这是最值得投入的事情。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强化责任。4%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数字指标,它的任务如何分解需要认真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核算各地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一起,按照4%的要求,根据各地教育人口、教育消费情况特别是物价水平、各地不同教育发展阶段、群众对教育不同的需求等,来核算一个地方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这笔支出不仅是年初预算的支出,也包括年终超收部分。现在离目标落实不到两年时间,这项工作要尽快做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近年来,教育经费拨款不断增加,除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很大外,像幼儿园、高中阶段、大学等非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在逐年上升。只要每一部分的投入都增加一些,整个比重就会有增长。

至于路径的问题,可以分成两块来讲。一是中央财政要继续增长,加大对农村教育、贫困地区教育、义务教育等的投入。二是地方财政要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尽管很多地方财政的很大比例都是用于教育,但从总量来看还是不够,还要增加。只有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投入到位,才能确保实现目标。

教育投入要突出公平质量导向

我们不能把有限的投入都变成钢筋水泥,要把更多的钱投到西部、农村地区,投到内涵建设上,用以提高教育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

对教育投入的使用,建议进行结构性调整,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新增教育经费要用于加强中西部地区教育中最基础、最薄弱、最急需的方面,促进地区间教育投入均衡增长。

首先,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化解公办学校债务问题。应在国家层面建立化解高校负债的协调机制,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联合调研,提出政策措施,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偿贷比例。

其次,加大中西部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食品设备购置,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校舍充足、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再其次,加大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要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还有一点是加大中央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投入到位以后,更重要的是把资金规划好、使用好。把资金投入重点由过去外延性转向内涵提升,更为突出公平、质量。

突出公平,就是要解决教育基础设施配给,包括软、硬资源的均等化,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孩子,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人孩子,要更多地维护他们的权益,使教育公平程度更高一些。

突出质量,特别是要围绕课程、专业、学科、教育模式创新等核心问题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我们不能把有限的投入都变成钢筋水泥。从硬件设施来讲,我们很多地方的学校,甚至是农村学校,同发达国家比也不逊色,但内涵方面差距还很大。所以,围绕内涵建设,我们在未来5年、10年,要舍得对教师的培养培训花钱。从一定程度来讲,教育的发展进步,既体现在孩子身上,也体现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进步体现不出来,教育的发展就不全面,也不会持久。同时,我们还要把教育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实际上,与我们的教育教学联系得更紧的是教育信息技术。许多创新的方法,也是建立在教育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

所以说,教育投入要投到内涵发展上去,就是课程、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上,以此支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

财务审计监察“三管齐下”保障经费效益

教育资金总体不足,不仅要精打细算,更要有相应的财务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

九三学社中央:

4%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大量经费和大量项目的审批,为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提供了寻租空间。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拨款监督体系,杜绝腐败。应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状况的监督能力,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尝试建立教育拨款的听证制度,发挥人大的监督权。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在高等学校,则要强化学术委员会的权力,贯彻落实好高等院校信息公开条例,把学校内部的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在教育投入使用问题上,最为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投入方向,投向不正确是最大的浪费。钱是人民的钱,而且教育总体资金不足,在投入方面更要求我们精打细算,更要有相应的审核、评估制度。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我们的监管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只要我们落实相关财务、审计、监察制度,三管齐下,严格按制度办事,是能够把资金使用好的。

还有一点,就是围绕4%目标的实现,落实考核制度。应该把教育投入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发展评价相挂钩,与地方领导政绩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政策的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我想,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有三个环节。一是计划。建议在适当情况下,更多地用于人力,用于一线教师,少用于盖高楼大厦。二是执行。计划出来了,预算出来了,要看我们是不是按这个去做,即使计划错了,要告诉我们错在哪儿,这是事中的监督,就是要看每一分钱是不是按计划去用。三是审计。这是事后监督。钱用得好不好,审计部门,包括教育机构自身也要审计。

【会外连线】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善迈:实现4%目标,首先要将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落到实处。4%作为事后统计结果,事先不能直接操作,在可操作的层面,有如下建议:第一,扩大一般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支出,逐步提升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第二,将构成地方财政重大来源的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用于发展教育,重点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原本专款专用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也可以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可将福利彩票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

实现以上途径的畅通,关键在于制定出相关的制度规范,并将包括公共教育收支在内的各级财政预算收支公开化、透明化,这是人大、政府、媒体和公众进行监督的前提,是增加教育投入的重要保障。

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汤勇:作为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希望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我们要把目前并不充足的教育经费管好用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第一,地方教育局要协调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既要把教育自身工作做好做到位,又要努力让教育服务好地方中心工作和大局,有为才有位,以保障教育经费的足额到位。第二,探索科学的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育经费管理的各项制度。第三,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使校长具备科学管理、有效使用经费的能力,让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