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9-16 9:36:00 人气: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回顾过去90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把自身肩负的特殊使命、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同教育事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赋予不同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别的内涵。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党对教育工作新的更高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特别在阐释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时,重申了党对加快发展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坚定信心,并对全国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在新世纪新阶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前所未有,教育系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前所未有。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的90年,就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90年。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紧相连,正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了今天党和人民事业令世人瞩目的宏大成就,才有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辉煌。 回顾过去90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把自身肩负的特殊使命、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同教育事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赋予不同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别的内涵。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党对教育工作新的更高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教育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崇高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 早在1954年,党领导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2004年修正后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是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适切、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他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对党政部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提出的全面系统的要求。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系统将始终不渝地把贯彻党和国家战略部署、适应人民群众期盼与尊重教育规律统一起来,把“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以及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作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目标,将其作为衡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尽快落到实处。 以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教育规模扩张处于相对平缓阶段,但是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将是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教育规划纲要全面部署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入手,进而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以及扩大教育开放,涉及的深度广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一年来,涉及10多个重点领域的425项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启动,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论证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分为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三大类型,正在实施之中。各地区也在结合国家和本地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区域内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创新。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示,教育系统的所有改革创新探索,都应瞄准和有利于内涵式发展,其关键点,一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进一步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在教育制度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筑牢教育公平质量不断提升的制度基础;二是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坚持立足基本国情、从各地实际出发,处理好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重点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并且更加注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尽快开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总结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经验。 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保证。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对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工作面临的矛盾问题更加复杂,有些教育问题突出反映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而根源却可能在义务教育甚至学前教育阶段,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履行好统筹和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结合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谆谆教导,“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领导而言,就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增强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本领,提升认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驾驭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努力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提高党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特别在阐释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时,重申了党对加快发展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坚定信心,并对全国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地把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努力谱写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篇章。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3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