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中国的根基在农村 农村的希望在教育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11 9:18:00 人气:

——重新认识农村教育的使命

河北大学 杨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教育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的关键。这是多年来我们对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村教育的共识。发展农村教育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

农村教育关注的是我国最重要也是最困难、最薄弱的群体——农民,体现了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解决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离不开教育。

我国正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但仍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农村居民为6.74亿人,占总人口的50.32%,数量非常庞大。“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农村的建设乃至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离开教育,“三农”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中,来自农村的人口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国家人口计生委相关研究显示,1982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为657万,农民工占38%;而2009年全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11亿,农民工的比重上升到76%,这些农民工绝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国社科院2010年的《法制蓝皮书》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案件约占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农民的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只有提高农民工素质,才能提高现代工业生产水平。

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的生力军。如何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农民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农民工的成长阶段,即在他们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阶段,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无论对农村来讲,还是对城市来讲,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抓好农村教育、农民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又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相对较弱,这不仅表现在办学条件上,而且表现在教育质量上。当前,我们国家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农村教育处在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也充满着困难和挑战。解决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发展农村教育,要发挥省级统筹和以县为主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我国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国家大力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省级统筹的作用。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就是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提高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在发挥省级统筹作用的同时,更要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教育的责任在县,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县级政府作为我国特殊的行政层级,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沟通条块,上下结合,具有管理、服务、协调的功能。发挥以县为主的作用,关键在县委、县政府。这些年的经验表明,哪里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亲自抓,哪里的教育就发展得好。因此,在发展农村教育这个问题上,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县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方能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

大农业、大市场必然催生大教育。日益繁荣的农村市场、飞速发展的农业科技、走南闯北的农民大军,必然要有更加完善的教育门类与形式相适应,才能使广大农民的学习要求得到满足。此外,农村教育更是与生活方式的改善、政治制度的完善息息相关。因此,在今天谈农村教育,应该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与农业、科技、人口、卫生、政治等工作同步推进,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现阶段,如何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这个重中之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努力形成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大网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常说,教育是明天的经济,这更多的是就基础教育来说的。就职业教育来讲,教育是今天的经济。因为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水平,成倍地创造出经济效益。当前,我们对农民的教育还很薄弱,必须树立大教育的理念,探索更加有效、更加多元的方法和途径。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有一批志愿为农村教育献身的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在城市都是凤毛麟角,何况农村!而就在这一时期,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热情,来到农村开展平民教育工作。192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成立实验区,进行平民教育实验工作。当时在平民会工作的有近300人,其中有著名教育家晏阳初,知名学者孙伏园、熊佛西、李景汉等,一时形成了世人瞩目的“博士下乡”同农民为伍的新局面。在一个普通县城,集中如此众多的著名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回到农村”,“回到民间”,为平民服务,这是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在今天的情况下,要搞好农村教育,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教育农民、服务农民。当然,我们应该为这些知识分子制定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剖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曾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的教育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音犹在耳。今天我们重提农村教育,是因为中国发展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改造农村,就是要改造农民。改造农民,就是要发展教育。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