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增加的教育经费该怎样花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2-2-6 14:55:00 人气:

2011年12月29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要在2012年落实将这个比例提高到4%的目标任务艰巨,教育经费将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

我们把这些来自人民大会堂的审议声音,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侯义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纲要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解决教育资源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核心是城乡教育不平衡。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缺乏高水平的教师。近年来,教育部在鼓励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农村中小学也需要一大批具有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师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有一些非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引导他们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会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由于目前城乡生活水平和工作环境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出台更多特殊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才能吸引和安排大量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去任教,建议国务院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陈斯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在中小学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应该下大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同等条件的教育。有些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韩国的中小学教师要定期轮换,不让一些水平高的教师始终集中在一所学校,学校的建设和保障水平标准化,这些措施只要下决心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更有条件做到,比如北京市的中学教师可以定期轮换,从初一到初三,初中教师带完这一届要轮流到其他学校,高中教师也一样。每个学校的设施是同一个标准,保障水平是同一个标准,教师也是同一个标准,这样就不会存在大家都要争着上重点中学的问题了,才能真正保证教育的公平。现在把一些优势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几个学校,就造成了不公,也造成了很多腐败现象。

高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部与东部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提升。据此,建议在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中央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应该强调强制地方政府保证教育经费一定比例的投入。

吴正有(全国人大代表):为什么提出以中央财政为主?因为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财力,而省以下只有30%~40%,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原来提出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的体制,要落实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基层政府的责任。同时,在中央财政向教育倾斜的基础上,教育部门本身的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要适度地向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倾斜,向职业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倾斜。始终不渝地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严以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小城市要好一些。资源不均衡最严重的是北京,北京有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等,北京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全国就好解决了。另外还有重点班问题,以2010年清华附中初一年级为例,14个班按照分数高低,被分为优才班,4个龙班,两个虎班,6个普通班和1个艺术特长班。纲要中有关教育资源均衡化写得非常清楚,一要硬件差不多,就是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都要有操场和视频系统等;二要师资差不多,就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的交流;三要解决入口问题,就是要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教育投入占GDP的4%达到后,有个使用效率的问题,钱拨下去以后,后面的评估和审计要跟得上。

王荣华(全国人大代表):GDP的4%争取到了,是不得了的钱,全国人民都在盯着这笔钱怎么用。这笔钱要用在培养人身上,绝不能花在二次装修、三次装修上,搞豪华装修,宿舍变宾馆、食堂变餐厅,扶梯甚至也雕花,走廊里挂电视,如果这样,我们是很担心的,这笔钱是不是真的用在提高教育质量、用在人的培养上?刚才说的问题都是我看到的问题,搞得那么豪华是不是都有用?在纲要的真正的落实上,不要出现新一轮的大兴土木,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管好,将来的批评声音会更响。

(文见《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