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第24次全国学术年会
暨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启动会议综述
本刊记者 王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为深入探讨现代学校制度和管理创新,更好地交流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教育政策保障、学校管理改革等问题,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承办的第24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启动会议于2011年12月17-1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常务副会长谈松华、郭振有、郭永福,副会长张民生、唐盛昌,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马建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李原等出席会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于长学莅临指导会议。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幼儿园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从教育政策保障、学校管理改革和文化建设、校长责任、家校共建等方面,就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途径、措施等进行专题报告和广泛研讨。
一、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教育政策保障
顾明远认为,教育改革有多种层次,有宏观的,如全国性、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有微观的,如教师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可以看作是中观层面的教育改革,并且学校制度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任何宏观的教育改革都要落实到学校上,而微观的改革也必须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可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意义深远重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从国家角度来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认为,公共教育体系改革的政策选择,一方面要在坚持教育公共性的同时维护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要寻找公民受教育权利和国家教育权力之间的平衡点。我国教育体系改革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简政放权,努力做到“更小的政府、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教育质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认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学校充满创新活力”的问题,即要破除阻碍学校焕发办学活力的体制性障碍,其路径选择是进行制度创新,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法律保障,尽快制订《学校法》;重建法律框架,保障学校自治;发展民办教育,打破政府垄断;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规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国睿提出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点。他认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解决的矛盾。就政府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放权”,但在“放权”的同时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责任,因而需要建立“有限责任政府”。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从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介绍了潍坊市的经验,一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督导巡视团、督学责任区制度、学校满意度测评和教师师德前置审核制度等;另一方面建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以及高中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改革等。
从学校角度来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制度设计。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以法学思想作为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涉及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等方面。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义价值,他认为,在教(行为)要追求公平的同时,学(行为)要追求效率,课堂教学要力争实现差异性公平的教和精致化效率的学。
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国家副总督学郭福昌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进行解读。他认为,未来十年,在政府的主导下,我国将大力发展各级公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速度要放缓,质量要提高。
二、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改革和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改革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介绍了建立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他认为,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应具备四个特点,即扁平化、“联邦制”、分布式、制衡型。他提倡现代学校建立分层分类决策机制,即降低决策层级,分散决策权力;上收制度性决策权力,消除随意决策行为;增加学术决策,防止行政权力膨胀;倾听学生声音,提升决策的学生本位。
对于如何优化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牲认为,学校要把抓教师文化自觉放在首位,因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要改革学校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任务、平衡责任目标;还要注重校长的价值引领和学校的精神文化塑造。
实施民主办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践行民主办学方面,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校长路光远分享了自己的办学经验,包括:建设社区家校共建委员会;实践“家长督学”,民主办学;积极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他认为,一个脱离师生的校长是没有发展的校长,只有走进师生、融入师生、民主管理,才能够使学校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当前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正在从文化自然走向文化自觉,并且有许多学校开始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东娇从学校文化驱动力模型出发,对如何做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重要部分的结构性设计进行逐一解读,为基层校长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她指出,学校文化驱动力模型的基础是三方协作的学校发展同盟:大学、政府、学校(中小学)基于共同愿景,本着平等互惠原则,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大学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理念资源,学校成为教育实践基地,共同促进管理质量和效能提升,实现学校持续、良性发展。
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谈道,就学校管理来说,环境是基础,课程是重点,队伍是关键,文化是保障。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腹地,可能是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他指出,尊重学生差异、释放学生潜能,是现代学校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只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扎实进行基于问题的定制式教师培训和基于任务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是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满生认为,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动力支持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管理的时代。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非常及时和具有方向性的愿景目标。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这个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嘉定一中、广州市执信中学、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校长、书记分享了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
三、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校长责任
校长是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执行人和责任人,其公共月盼能力将决定学校公共服务的质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指出,现代校长应具备四种意识,即公共意识、法人意识、效益意识、教育意识。围绕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校长责任,与会者在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
第一,校长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田明认为,使命出自于对远大理想的一种自觉承担,责任是使命的一种实践。他提出的“民族情怀、教育自觉、社会担当”是校长使命感、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第二,校长要尚德修身,注重教育实践,出思想,出行为谋赂。四川省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张连奇在办学中提出校长的“一家人”理念,即全校教职工学生是一家人,学校和董事会是一家人,学校与家长是—家人。
第三,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的文化使命——文化自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云龙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赋予校长特殊的文化使命,校长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文化使命,这就是校长的文化自觉;校长文化使命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在于育人、立人,在于不断提升青少年真、善、美的人文素养。
第四,校长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与校长的专业发展。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毛长红指出,校长是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专业理念、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贡献、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及专业自主性、专业的社会地位七个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和影响的因素。校长职级制是教育创新的战略抉择,有利于建立符合教育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校长资格准人制是校长队伍建设机制上的一个创新,在新机制中,通过双向选择、择优聘任,使得“要我做校长”转变为“我要做校长”,进而变为“我有资格做校长”。
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家校共建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的权益和作用问题,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在逐渐衰弱,而家庭范围内的学习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在逐渐增强。当今社会人们的教育诉求是个性化学习、短周期学习、随时学习,这些教育诉求往往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所不能给予的,而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有学者预测,人类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将是标准化、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与个性化、自由化的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其次,近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的现实以及“虎妈” “狼爸”等事件,都引发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当前青少年出现的问题多源于家庭,大都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关。最后,现代学校制度呼唤家校合作、亲师合作。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刚认为,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助力,因此,今天的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挥家庭和家长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家长委员会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最好纽带。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谭虎指出,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家长委员会组织尚未全面覆盖,规章制度尚未建立,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参与教育的程度和成绩不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亟待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和强势推进。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姜宏德强调,学校应协助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制度、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参与重大决策制度以及志愿者服务制度等,以确保家长委员会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洪曾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学校如何指导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二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三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海市嘉定区家长委会主任唐惠新介绍了2005年以来嘉定区部署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做法和腕,其措施包括:重视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坚持落实家长的监督、评价权;探索家长的参与决策权;尊重志愿者的契约精神;建立家长委员会常规制度。
本次学术年会期间,中国教育学会还隆重举行“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并向联盟学校成员单位颁发证书。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是中国教育学会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它以培育提升校长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为先导,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创新办学模式为动力,以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为保障,以联盟学校整体提高、特色发展为目标。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是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实施的完全公益性教育实践活动,它的启动实施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
(文见《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