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山区教育的一个样本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长三角教育 日期:2010-8-27 11:26:00 人气:
本刊记者 朱平 季松俊 浙江省遂昌县位于浙西南,仙霞山脉横贯全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浙西南四千年文明史的好川文化源远流长;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此任知县5年,写就戏曲名著《牡丹亭》,留下诸多劝耕兴教的佳话。近些年来,遂昌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教育均衡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部门结对,每年坚持为学校办实事 近几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县委书记葛学斌在全县教师大会上曾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是最大的环境,我们应该举全县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加强县属部门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他们实施了帮扶助学“十个一”工程,县属各部门坚持每年至少为对口支援学校办一件实事,即为对口支援学校配齐“十个一”:一台洗衣机、一台缝纫机、一台豆浆机、一周三餐营养餐、一台冰箱、一个球场或一台乒乓球桌、一个图书室、一间浴室、一个健康室、一套电教设备(含计算机房、电视机、VCD等),逐步解决乡镇中小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乐等实际困难。 加大投入,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总量成为遂昌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以来,遂昌县财政为学校布局调整及扩张城区教育资源投入近1.8个亿,完成近1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2007年该县又将“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受益面”列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了示范幼儿园迁建工程,总投资7481万元的民族中学今年已交付使用,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新世纪实验学校、金岸小学扩建工程已完成一期建设。到目前为止,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设置逐步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2005年浙江省政府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以来,遂昌县紧抓机遇,在短短三年内,投资5767万元,为30所学校新建食宿工程项目54个,建筑面积65503平方米。2007年县财政又安排食宿工程设备投入220余万元,其中食堂设备130万元,学生寝室设备90万元。 遂昌县还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2006年至今,共投入1081万元,用于实施校舍维修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比例得到大幅提高。到目前为止,建成各级各类重点、示范性学校18所,占比达45%。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让所有孩子念上书、念好书”,遂昌逐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实实在在地抓好资助扩面工程。2009年共有4812人次贫困学生享受到339万元助学教育券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有9863人次享受爱心营养餐,爱心营养餐标准从上年的100元/生 学期提高到175元/生 学期。2009年秋季,中职学生开始实施免除学费工作,困难学生资助面从10%扩大到50%。 为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受灾严重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子女的上学问题,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实现上学成才的愿望,遂昌县于2008年秋季开始在遂昌三中和大柘中学举办“惠民班”,招收1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民班”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除免杂费、课本费和柴火费外,免交住宿费、保险费,免费提供在校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享受学校统一安排的营养餐和生活费补助;对“惠民班”学生县财政拔专款设立“惠民奖学金”,15%品学兼优者每年可获得500元的“惠民奖学金”。2009年“惠民班”已扩展至五个。 同时,遂昌县以“留守孩”教育为突破口,高度关注“留守孩”、单亲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学生,通过打造亲情校园,实施师生全员结对和德育导师制、农村德育辅导员制度,开辟“感恩亲情”视频电话,设立“电话亲情卡”,组建“临时家庭”,建立“留守队员之家”和“‘留守孩’乡村俱乐部”,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生活和学习上给留守学生更多的亲情和关爱,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拥有家的温馨。关爱“留守孩”工作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创新模式,拓展职成教育服务功能 遂昌县成人教育在资源整合中寻求突破,构建起了以县职业中专为基地,县成人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百万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百万扶贫攻坚计划”、“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为主要抓手的终身教育网络。近年来,遂昌县新开展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培训、“遂昌技工”培训、“库区移民”技能培训和“导游”培训。北界中心成技校“家门口培训、家门口就业”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原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原丽水市市长刘希平等领导曾亲临视察指导。2009年遂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100个,浙江5个),成人教育工作模式和经验在全市推广。 为探索新的办学模式,遂昌县职业中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温州人本集团、宁波镇海炼化检安公司、浙江元立集团等20多个单位实行了联合办学。在联合办学中,县职业中专与慈溪市欧博特电子有限公司在校内合作设立电子产品加工点,尝试“企业进校园”的“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企业方负责提供设备、技术、原料及产品销售,同时企业高管给学生上课,也给专业课教师进行指导;学校方负责提供场地、学生实习管理。目前,校内加工点已拥有三条生产线,并开工生产。实践证明,职业中专“企业进校园、上课到车间”的“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不但使教学与企业的规范化操作实现了“零距离对接”,而且有效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为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办学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2009年该校成为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的16所中职校之一,电子电工与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快速发展 遂昌县一方面立足于做大做强城区幼儿教育资源,投资1300万元,新建了示范幼儿园,同时,依托新世纪实验学校创办了“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在完成示范幼儿园迁建后,又依托县实验小学新办了“遂昌县实验幼儿园”。通过近两年努力,城区幼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广大市民对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扶持山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建设一批示范性、上档次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依托中心实行自主办园的民办幼儿园也正逐步壮大。以县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辐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管理网络已经形成。 构建教师成长六大体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遂昌县以构建教师成长六大体系为重点,不断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师整体素质。 构建教师成长自主体系 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保证。为此遂昌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六个一”决定》,从撰写论文、上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举办讲座、每周听课等方面,在学校、校长、教师三个层面中按不同内容和要求全方位实行“六个一”制度,从而促进广大教师在自主规划中设计自我形象,看到自己美好的发展前景,在自主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在自主读书中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自主反思中不断成长。 构建教师成长动力体系 一是让良好师德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他们通过报告会、讨论会、演讲比赛、开设论坛、师德论文评选等形式,在全县教育系统中轰轰烈烈的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二是让教育理想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近年来,遂昌县教育局一直致力于抓教师教育理想的树立,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我的教育理想”征文、演讲比赛和专题辅导会等活动,让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与抱负。 三是让人文关怀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遂昌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从政治、生活、经济待遇等方面关心教师成长。2007年起,该县在丽水市率先适度调整了教育经费投入方向,从单纯关注学校硬件建设,转移到更加关注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上来,发放了人均3000元的绩效奖金;2008年,按不同区域再为所有教师发放了4000—5000元/人 年不等的绩效奖金;2009年,又按国务院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制。县教育工会、各基层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修缮一新的教师宿舍,红红火火的教师食堂,和和睦睦的人际关系,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了家的温馨、生活的快乐。 四是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他们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他们把校长会开成读书会,从校长层面抓起,从而影响广大教师主动捧起书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落实一个确保。遂昌县积极确保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同时要求学校确保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 建设二支队伍。一是教研员队伍建设。他们通过开展教研员“四带三实践”活动,来提高教研员的工作指导能力,全体教研员围绕“推进校本教研,建设有效课堂,提升学科质量”的主题,开展了“上一堂有效教学研究课,设一个学科校本研修主题,开一个提高‘半天教研活动’效益的讲座,提一个备课组活动策略”和“实践于课堂、实践于课题、实践于校本教研”的教学研究活动。其次,开展教研员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专业引领能力。二是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把校长队伍建设好,是教学管理团队的首要任务。遂昌县一直倡导并要求校长必须上课,坚守讲台,做最好的教师,提倡校长做一个善管理的“实干家型”校长,懂业务的“教育家”型校长,有涵养的“书生型”校长。 构筑三个平台。一是理论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开设博客,书写教育心得,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理论研讨、教育沙龙、教学论坛、专家讲学、读书会,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二是教学交流平台,通过主动与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对接,建立教育区域协作体,开展“青蓝工程”和“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个体与同伴之间、教师个体与领导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共同讨论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引领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课题研究平台,教师即研究者,教育局积极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锤炼教学技能,丰富教学思想。 构建教师成长梯级体系 一是抓教师全员培训,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本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将校内培训当作全员培训主渠道,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二是抓骨干教师培养。他们充分利用“领雁工程”,通过思想引领、学习培训、机制激励等平台和措施,努力为骨干教师搭建成才的舞台。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多年来,遂昌县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业务精的教师,其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国家级先进人物12人;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等省级先进人物115人;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等市级先进人物148人。三是造就高层次人才,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省教研室、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外地名校的平台集中全县最优秀的12名教师开展个性化培养,力争通过一个周期的培训,造就新一代“教育名家”。 构建教师成长创新体系 一是创新教师成长评价机制,对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二是创新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从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教师评优、评先、职评等激励机制人手,来满足教师合理需求。三是创新教师成长流动机制,合理的流动能给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遂昌县采取县城教师下乡支教的措施,帮助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采取农村教师上挂培养的方式,让他们在县城名师优师身边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行下派任职制度,选派城区学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以促进城乡学校交流,提高农村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构建教师成长长效体系 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遂昌县从抓新教师起步培训开始,通过市、县级优秀教研员、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以专题报告会和示范引路课方式,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班主任工作、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缩短新任教师角色转换期。同时,明确提出新教师在见习期满后考核分低于平均分10分以下的予以辞退, 让新教师一开始就有工作上的压力;从抓教龄五年以内教师的跟踪培训入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和成果交流等模式进行跟踪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以抓教师终身培训为重点,通过实施《遂昌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遂昌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方案》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 打造学校品牌特色 遂昌县强化“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意识,注重学校特色发展,充分利用遂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汤显祖文化艺术传承中心”、遂昌十番传承学校、遂昌茶灯传承学校、遂昌马灯传承学校等相继在实验小学、石练小学、黄沙腰中心学校、高坪小学成立并发扬光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遂昌各学校,领略其精彩的校园文化——石练镇位于遂昌西部,是遂昌的“文化之乡”,有“石练七月赛会”、“石练台阁”、“石练十番”。茶叶、菊米是石练农业的主导产品。“品菊米茶赏十番韵”是石练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的特色品牌。学校成立了“小小菊米研究院”和“十番演奏队”。“小小菊米研究院”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十番演奏训练和十番文化的传承,深厚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艺术水平。各种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遂昌县实验小学也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汤显祖艺术传承学校。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汤显祖文化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汤显祖》;另一方面成立了白马少年艺术团,指导学生学习、表演“十番”、“牡丹亭团扇舞”等汤显祖传承节目,让学生阅读汤显祖诗词文赋等活动来传承汤显祖文化。学校白马少年体育俱乐部成效显著,乒乓球队更是屡获佳绩。在近几年的省中小学生乒乓球排名赛总决赛上,学校乒乓球代表队共获得3个冠军,1个第三,6个第四,2个第五的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评为省体育特色学校。 新路湾小学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以“吃好饭、睡好觉、穿好衣、扫好地、走好路、读好书、写好字、学做人”为努力目标,以“吃住行学乐孝”为行动路线,开展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三自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深化生活化德育活动。教育活动中充分依托各种载体,如:利用少先队组织者,开展“七彩之旅”活动;与社区共建,关注留守孩,开展“代理家长”、“我爱我家”、“留守之家”、“留守孩假日俱乐部”等活动;创编“新小娃三字诀”,开展“晨间一支舞、课间一首歌、午间本书、晚间一盘棋”活动,积极促进孩子手脑并用,德智并进。 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是遂昌县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乡级学校,位于三仁畲族乡高碧街村,青山掩映,翠竹环抱。一直以来,学校秉承“传承畲乡文化争做‘三仁’少年”的办学理念,开展以《畲乡仁娃》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仁娃成长工程”及“星星卡工程”为载体,以“仁娃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近年来,教师的课题研究多项被市级立项、获奖,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县级获奖;“仁娃山歌会”在“2008中国民歌节畲乡三月三”中荣获“中国畲族民歌节最佳风格奖”,歌手获“中国畲族民歌节最佳优秀民歌手”称号。2009年秋,学校结合多年文化积淀,提出了“以畲乡仁娃社团建设为基点,打造‘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教育品牌”的三年发展规划。 红色古镇遂昌王村口曾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中心。一代名将粟裕将军带领战士曾在这里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王村口小学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依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学做合一’教育实验创建与推广”项目,结合王村口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家校合作,和谐育人”的探索与研究。学校通过开通移动E管家、成立家长委员会、编印《红色之旅》家教专刊,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还成立家教知识讲师团,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农村给家长们讲家教知识。学校还推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开展“家庭阅读”营造家庭浓厚阅读环境;“创建家庭英语吧”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学英语;“开辟家庭科技园”和父母一起耕种;“培养红色小先生”向人们宣传王村口红色历史文化;“实践爱满天下”引导队员们播撒爱的种子。 北界小学将学习践行《弟子规》确立为学校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学生带动家长、学校带动村镇,实现传统经典文化与现代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带动全社会都参与到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中来,与当前县、镇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微笑遂昌洁净乡村”工程相结合,促进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和谐社会服务。 大柘小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创造优势,质量彰显实力,管理推动发展,特色成就品牌”的管理理念,充分依托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泉湖寺”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以“泉湖”为主题的大柘小学艺术特色教育品牌。“泉湖教工乐队”是全县唯一一支农村教师艺术团队。“泉湖学生乐队”是一个学生艺术社团,以“一路笛声,一路歌声”为口号,精心打造人手一笛,十人一琴,百人一团的学生艺术特色教育活动,艺术团队曾被省、市、县的多家电视台宣传报道,参加比赛多次囊获市、县级一等奖,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 (文见《长三角教育》2010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