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才高地观察报告
王通讯
常言道,“凡是反复出现的现象背后,肯定有某种规律在发挥作用”。人才高地现象反复出现,对此,难道不值得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认真探寻吗? 90何理解世界人才高地?
人才高地,有静态、动态两种定义。静态的人才高地,是指人才数量较多、质量较高,产出效益较好的区域或地方。具体讲,包括人才数量上集聚度高,质量上仓惭度强,结构上融合度好,效益上贡献度大,发展上实现度优,环境上开放度宽。动态的人才高地,是指青年人才向往和集聚的地方。
世界人才高地,指的是世界优秀人才集中居住之地,世界优秃人才交往集散之地,世界优秀人才倾心向往之地,世界优秀人才价值实现之地。
世界人才高地有区域与组织之分。例如,按国家分,美国、以色列等属于世界人才高地;按区域分,美国的硅谷、英国的伦敦金融城等属于世界人才高地;按组织分,英国的剑桥卡文迪什和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属于世界人才高地。总之,世界人才高地,是世界人才向往的地方,是世界人才发挥作用的宽阔舞台。
世界人才高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世界人才高地形成有一个过程,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据研究,世界科学中心共发生过五次转移。学者们研究发现,就科技人才拥有状况而论,从时间维度来看,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今)。
观察人才高地,要有典型代表性。如,以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为例,此地曾经有25个学者成为诺贝尔奖金得主,而且十几代人才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杰出人才产出圣地。世界人才高地有哪些?
六个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之一一美国。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是世界头号人才强国。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世界400多位科学家获此殊荣,美籍科学家占到40%以上。最近10年,更是占到70%以上,其中一半是移民美国的外国人后裔。世界最好的大学2/3到3/4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全世界20个,美国占了13个。因此,美国成为全世界年轻人,包括中国北大清华优秀毕业生向往的地方。此外,美国在人才战略意识、人才制度建设与评估选拔体系等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
观察对象之二——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的高科技研发中心。微软公司、苹果公司、惠普公司等等是其杰出代表。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成为全世界人民热议的时代翘楚。最近,乔布斯走了,但是,他的“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精神在全球传播。为什么硅谷能够产生这样的天下奇才?这里到底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奇才、怪才萌发机制?
观察对象之三——以色列。以色列面积与北京市相差不大,1.52万平方千米,人口748万。犹太人约占总人口的80%。世界犹太人大多数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以色列仅占三分之一。但是犹太民族出了三位伟大导师社会科学的马克思、自然科学的爱因斯坦、心理科学的弗洛伊德。几乎每年都有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统计表明,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占至拴部获奖者的18%。这真是—个世界奇迹!
观察对象之四——卡文迪什实验室。英国的剑桥大学有一个卡文迪什实验室,也就是它的物理系。这个实验室,从1871年成立,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培养子大量杰出世界级科学人才,包括 25个(1999年前数据)诺贝尔奖得主、上百个皇家学会会员、4个皇家学会主席、 6个大英科学促进协会主席、3个勋爵、23个爵士。我们国家著名科学家的张文裕、乏竹溪、赵忠尧等,曾经在这里学习,一直处在世界科学前沿,至今仍在做着创造性的重要贡献。
观察对象之五——美国贝尔实验室。美国贝尔实验室被誉为现代高科技的摇篮。其原名为“贝尔电话实验室”,1996年改为此名。在成立86年的过程中,其在固体、半导体、凝聚态、超导、高分子材料、射电天文学等学科上均高居世界领先地位,1996年前就有11个诺贝尔奖金得主。它是世界各类研发机构中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1996年前,平均每天1个专利,此后平均每天3-3.5个,显示出傲人的创新活跃性。
观察对象之六——中国曾经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昆明组成的—所特殊形式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物理系,大师云集,培养出了一大批日后共和国科技功臣。两弹—星功臣23人,14个出身物理系。 42级一个班,六七个学生,出了五六个尖子,包括杨振宁、黄昆、张守廉。这里还出了闻一多等著名学者、民主人士。
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才强国?
美国高度重视本国人才培养与谋划。美国培养本国人才的突出表现就是重视教育。有学者分析说,英国培养人才,注重博雅教育,培养绅士、淑女。德国把研加上去,叫研究所教育;法国再发展,叫研究院教育;美国再发展,叫研究生院教育。美国教育深受德国影响,二战后,美国政府把一大批德国科学家安排到大学工作,培养人才。美国学者认为,投资于人,是回报卒最高的投资。因此,各州都高度重视教育投资,大力培养各类各级人才。
美国近年来制定的人才规划:2004年,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为了21世纪的科学》;2005年,全国制造业协会:《劳动力危机:让美国工人做好21世纪竞争准备》;2006年,美国教育部:《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为了21世纪而加强教育》等。
美国积极吸引世界各国人才。美国是—个大熔炉式的移民国家,保持、种开放心态。特别突出的表现在二战前后、对欧洲人才的争夺上。当时,美国动用100多架次飞机,把2000多名科学家紧急接迎到美国,其中火箭专家(不少犯有协助战争罪)就有120名。美国从1946年开始实施“富布赖特计划”,每年通过提供奖学金接受各国学生和学者赴美学习。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以不考虑其国籍、资历、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人美国。从1949到1969年,通过移民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引进14.3万高级人才,仅这20年,就至少为美国创造了1000亿美元的价值;
让人才在美国实现价值。无论是本国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美国都重视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这包括,给予高工资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提供优越的研发设备和创新条件,根据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职位晋升。这其中,人才自由流动机制与各类涉及人事管理诸多环节的法律法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提供人才所在国不能提供的生存与工作环境,让人才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是美国最终形成世界人才高地的重要成因。
以色列为什么集聚人才?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国家。自1967年以来,连续爆发中东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战火不断,但这并不妨碍其人才聚集、经济发展、科技领先,这是为什么?
因为犹太人一生下来,妈妈就让孩子舔食滴在《圣经》上的蜜糖,让他知道知识是美好的。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他的棺材里也要放—本《圣经》。据统计,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上网时间也是最长的。大部分以色列入35岁的时候,已经游历过12个国家,所以多见广识。
以色列人喜欢质疑与辩论,为的是追求真知。他们认为,如果判决—个嫌疑罪犯死刑,法官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则不能作出判决。有反对者,才能做出宣判。
犹太人有共同信仰和文化认同。他们反对偶像崇拜,追求真理至上。以色列的教育与科研投资世界领先。以色列把尊重人才落在实处。在《塔木德》中,有这么一段话:“学者的地位高于以色列王,因为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代替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的犹太人都可以胜任。”可见,在以色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了怎样的程度。在这个国家,把女儿嫁给学者则是最令人羡慕的事情。
卡文迪什、贝尔为何人才辈出?
对卡文迪什、贝尔有深入研究的阎康年教授认为,成因是综合性的。这两个实验室能够一代一代“用成功播种着成功”。其中最可贵的是,他们不是让天才、神童走向成功,而是让平凡的人在一两年走向成功。其奥秘在于——
科研就是在悠闲中治学。创意一:茶时漫谈(每天下午五时)。不分职务,一律平等,谈论太阳底下物理学以外的任何事情、新闻和趣事。这是从卢瑟福开始的。创意二:圣诞前夕聚餐会。与新进人员相识,介绍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创意三:论文报告会(每两周一次)。备有茶点,气氛轻松。汤姆森关于发现电子的论文就是在这样的报告会上宣读的。创意四:晚餐漫谈。每周一两次由卡文迪什教授就要议论的问题,请几位有关研究人员在家中进行晚餐漫谈。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成效显著。
高标准审慎选择帅才。卡文迪什实验室在教授选择上,非常审慎。他们把实验室领导的标准归纳为以下四条:一是在物理学上成就卓著,具有原创性才能,并在英国物理学发展中属于—流代表人物。二是能够领导实验室出重要成果,良好运转,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在学术活动和决策上能激起对该室的关心、兴趣并产生重要影响;四是在国内外有崇高的威望,能起该室发言人的作用。
科研人员要具备三点:冒险的精神、提问的才智、应用的智慧。同时,还要采取团队研究的有效方式。
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奥秘
特殊条件下的自由。历史学家刘文瑞对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分析说,“战争背景下西南联大根本不可能按部就班的正常的组织教学科研活动。教师不用忙着写书撰文,也不可能一头扎进实验室不出来,于是只好把自己的大量精力、把自己的学术兴趣都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战时的条件又使得教学活动高度自由化,教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生想学什么就学点什么,一切全无章法,更没那么多规矩。正是这种特殊的方式,造就了西南联大的一代英才”。
最重要还是体制。邹承鲁院士当年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也是一位与诺贝尔奖擦肩的学者。有人间他“为什么当时条件非常差,西南联大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他回答说“自由”。
西南联大的自由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给学生自由。联大实行学分制,文学院要求四年一共修132个学分才能毕业。工学院144个学分,其中三分之二是必修课。二是给教师自由。沈从文讲小说史,字斟句酌,非常之慢。每句话、每个字都非常有逻辑,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陈寅恪讲课夹一个包袱来,基本不看,如数家珍,但如开无轨电车。刘文典讲诗歌,摇头晃脑,浅吟低唱,喜欢闭目。三是师生自由辩论。有位能姓同学对周培源教力学没兴趣,他每次下课都与周教授辩论,周围还有很多同学在听,他们站在院子里辩论,成了当时南区教室的—道风景。
名师高徒机制运作。西南联大大师云集,校长梅贻琦,分校长:吴有训、叶企荪、周培源,数学系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中文系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历史系陈寅恪、吴晗等;哲学系冯友兰、金岳霖等。同时,从IJ币生比例看,一个名师只带一个至十几个学生。
观察人才高地需反思的几个问题
从世界人才高地上,我们可以对人才现象进行以下反思:
是搞攻关式科研,还是搞从容式科研?
自从美国以项目攻关形式完成了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之后,集中精力、大量投资,限期完成某项任务的做法就开始盛行。但从容不迫,不那么急功近利,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是激励生产性努力,还是激励分配性努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有一种启迪人心的分析,他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里面,都蕴含着激励因素。要么是激励生产性努力,要么是激励分配性努力。前者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益,后者则不利于社会发展。在“官本位”严重的社会,是很难产生大科学家的。看来,制度创新需要解决好“官本位”问题。
是行政化,还是给学术以应有地位?
卡文迪什、贝尔内部的改革是尽可能把科研人员解放出来,让教授去做他擅长的事,并赋予其课题内的各项主动权,行政部门要努力为科研服务。中国的不少研究院所是级别越高,掌握的资源越多,科研骨干基本没有人财物的支配权。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教授管理学校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教授管理学术却是最好的。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应当给学术以地位,发挥教授、研究员的作用。
去行政化是不现实的,学术与行政适当分开,学术问题让学术水平高的人拍板是应该的。要改变“行政通吃”的做法。
是设立人才统一标准,还是主张人才无定式?
乔布斯传的出版和热卖,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原来人才无定式。乔布斯是—个有着严重缺点的怪杰。有人说假如乔布斯生在中国会怎样?为什么这样的人在美国能干成?要研究为什么十个人才九个怪?专业人员与行政干部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实际上人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拿着统—的标准寻找人才,按图索骥,只能像伯乐的儿子寻找千里马一般,能找到的可能是—只青蛙。
是单打独斗,还是开放、协作?
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合作与协作。从1901诺贝尔奖颁布起,第一个25年里合作研究获奖的人数占41%,第二个25年里合作获奖的人数增加为65%,第三个25年里合作研究奖的人数增加到79%。
是更加关注青年人才,还是任其自由发展?
我国青年人才成长问题已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但具体举措还不够。学者研究发现,历史上世界科学中心的必具特点之一是处在最佳年龄区(25-45岁)的科学家要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杰出科学家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我国处于最佳年龄区的杰出科学家约占杰出科学家5-10%左右。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让更多的青年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人才》记者张圣华(整理)
(文见《中国人才》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