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敢立潮头 追求一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15年办学历程纪实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9-20 11:54:00 人气:

短短15年,她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完成了一次辉煌的壮举,书写着陕西基础教育的一段奇迹;

短短15年,她用艰辛的付出与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创业”这两个字的真谛;

短短15年,她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大胆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相融合的切入点;

她,就是坐落于西安市高新区、伴随着高新区发展而迅速崛起的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如今的高新一中,风华正茂;如今的高新一中,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在建校15周年之际,这所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作为己任的学校,正在奋发图强为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而不懈努力。

15年之路怎样走过?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进入高潮期,1991年,西安高新区在西安的西南郊建立。一张老照片定格了高新区初创时的场景:稀疏的村落和黄土路边,坑洼不平的农田里,一片火热的建设场面。其实,在照片的背后还有许多看不到的情况,其中,创业者的子女无处读书便是一个大问题。

百业待举之际,目光远大的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对此有着敏锐的认识,并很快着手号召企业投资办学。于是,几家企业联合创办了西安高新一中,并请来在另外一所名牌中学担任校长的皎秋萍女士担任校长。

百业待举之际,目光远大的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对此有着敏锐的认识,并很快着手号召企业投资办学。于是,几家企业联合创办了西安高新一中,并请来在另外一所名牌中学担任校长的皎秋萍女士担任校长。

15年后的今天,在高新一中的校史馆里,笔者不仅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历史沿革,还发现了这样的脉络——

创业:1995年-1998年

1995年的春天,时任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校长的皎秋萍,接到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聘书,要她在担任西工大附中校长的同时兼任西安高新一中的校长。接到这个任命时,西安高新一中尚是一所图纸上的学校,校址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野,刚刚起步的高新区只修建了一座教学楼,其他如实验楼和图书馆就无力修建了。皎校长不忍心给资金困难的高新区提出更多要求,于是,在高新区建设公司的帮助下,她带着病一趟趟地跑银行,终于争取到贷款。

有了钱盖学校后,皎校长又开始操心另外两个更重要的办学要素——师资和生源。她从1000多份应聘材料中挑选出 200人前来面试。然而,那些前来应聘的老师看到学校还是一片荒野的时候,不少人打了退堂鼓。皎校长用自己的激情与人格魅力留下了50位愿意共同创业的同仁。至于生源,特别是高中生源,只能从其他普通中学的落榜生中招,好歹凄够子两个班100人。

1995年8月30日,一排排楼房在荒野中崛起,锣鼓声中,皎校长带着她的教师和学生走进新校舍,西安高新一中如期开学了。面对着一群文化知识基础弱,却又充满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学生,皎校长和她的团队从实际出发,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在教学上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鼓励”,特别对于学困生实行了“导师制”,每个教职工包帮一至两名学生,用耐心、爱心、决心与智慧,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

3年之后,高新一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有85%考上了本科大学,其中赵敏男考上了清华大学,李菲考上了北京大学,这批当初连进普通中学都困难的学生,平均成绩名列西安市中学第三名。

创牌:1999年-2005年

西安高新一中自1995年创办时起,短短5年时间,皎校长就让一所新建学校奇迹般地“一跃而起”,成为各级领导满意、全市人民信任、广大学子向往的学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发展遇到一个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的瓶颈问题:学校占地面积只有50多亩,狭小的校园难以承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到2001年,高中部校区在唐延路建起;2003年,学校投资2亿元的国际部校区又在长安科技产业园启用。再加上联合办学的西安商新唐南中学,形成“一校五部”的新格局,学校从此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学校国际交流风生水起,先后与美、英、澳、新等国9所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行互派留学生项目。截至2005年高新一中已向国外著名大学输送100余人,每年还有95%以上的学生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在当地已传为佳话。

创新:2006年至今

新校区的创建,既是学校的第二次创业,也是学校二次腾飞的开始。2005年建校10周年庆典上,皎校长就首次提出了“创建国际名校”的发展愿景。将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作为“创建国际名校”的第一期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号召全校师生以创新精神进行第二次创业!

2008年12月11日,陕西省高中示范学校评估专家组一行17人对学校创建省级示范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经过认真细致地考核、评分,西安高新一中以无可争议的高分,顺利通过了教育专家团的评估,并于2009年3月12日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高中首批示范学校。

15年她做到了什么?

作为陕西省的一所基础教育学校,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嘉奖,但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品牌学校,高新一中还做了什么让人刮目的事呢?破解学校15年的跨越式发展,归结起来,就是6个“殊为不易”。

第一个“殊为不易”

普通的办学初衷与不普通的办学理念

与全国所有开发区的学校一样,这所学校之所以被创办是开发区的创建者为了完善投资软环境,吸纳人才落户创业。应该说,这样的办学初衷很普通,也很正常。但今天令我们感慨万千的是,这位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家型校长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用15年的时间把高新一中打造成了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要知道,不要说用15年的时间把一所民办中学办成一所著名中学,就是在重点中学如林的西安能真正生存下来都不容易。

1995年高新一中确立了“创建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皎校长的第一个设想就是要创办国际化的学校,这在1995年的西安会让人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皎校长认为,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在人的塑造上,不应该有太狭隘的人才观,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将会成为国家最迫切需要的建设者。为此,皎秋萍校长当年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化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经过15年艰苦不懈的教育实践,皎秋萍校长和她领导下的西安高新一中向整个社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从西安高新一中走出的毕业生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3年的高中生活让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具有了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鲜明的个性色彩,举手投足间已经带有了较为浓郁的学校文化。

在与这位颇具教育家风范的校长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始终感受着她教育的理性与激情,她也丝毫不回避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中小学教育的现实出路需要有人大胆地去尝试与发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就是探索实践者,作为一名校长,不仅需要对教育自身的理解,更要有一种教育实践方向的远见与判断。在现实面前,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建设,校长就是要引领一所学校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西安高新一中的高中毕业生能读世界顶级的常青藤大学,不是中介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完美成果。”正是在这样一位教育家型校长的引领下,西安高新一中用15年的时间奇迹般的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第二个“殊为不易”

一支优秀团队背后的国际化、高层次培训

要办国际化的示范性学校,须有国际教育视野的教师团队,皎校长认为拥有一支“理念创新,业务精通,手段现代,思维国际化”而且稳定的师资队伍是高新一中发展的不竭源泉。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西安高新第—中学在发展路途中最重要的问题,经过10余年的实践,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

除了尽可能地聘请一些外教来校执教外,学校还有计划地分批次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每年,学校都会把不同的教师派往多个国家,这些教师有的是以带队交流教师的身份去,也有的是为了国外短期培训,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都有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教师学习的身影,每一个教师出国都带着全面考察的任务,从国外学校的管理到课程设置,从课堂教学到家庭作业,从社区服务到社团活动,教师们都要学习与观察。皎秋萍校长强调,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负责的态度在友好学校学习,学习他们一切有助于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东西。从1998年起,学校每年派60多位教师在国外进修学习。现在,已有4位英浯教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学习,20多位英语教师在美国进行过半年到一年的学习。除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公派出国学习,学校还邀请国外友好学校的教师到学校实地考察交流,在学校上课,课后与高新一中的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经验问题。另外,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邀请国内外课程专家、教学研究专家来校为教师作报告,努力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国内外专家成了高新一中的常客。2007年-2009年,美国大波士顿创新教育培训中心的专家和教授3次来高新一中培训干部和教师;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东南亚教育部长,区域语言培训中心和美国专家又先后为高新一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截至目前,学校的全体英语老师都接受了国际培训。针对学校发展的目标,2005年,学校举办第一届国际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高新一中如何走向国际化”;2008年又举办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高中课程改革和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友人参加论坛。学校通过国际论坛和国际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丰富管理文化,共商国际基础教育和学校发展大计。

第三个“殊为不易”

一所年轻的学校与在高中课改中厚重的文化积淀

“敢立潮头,追求一流”的高新一中人,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改革及建设中,通过教师的国际培训,使学校管理、教学、教育等多项工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符合课改的要求,提升办学层次。

高新一中的新课改以“先搭架子,后修内涵”两步走的战略,一方面在教师中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认识,另一方面大胆推动制度建设,创造性地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将学生活动课程化,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确立了“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目前,高新一中开设有国学课、陶艺课、DV制作等100余种素质教育的校本选修课,来满足广大同学的爱好与特长发展的需要,并配备专业工作室和专项课程教师。今年6月,高新一中代表队在新加坡举办的2010“RoboCup Junior”(机器人青少年世界杯)无边框足球项目比赛中,获得冠军。

在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高新一中学生都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国外,出现在毛乌素沙漠……今年暑假刚开始时,笔者到高新一中走访时,正碰上“决胜中考”家教辅导中心再度开班,这个活动已成为高新一中精品学生社团组织,该社团策划、预算、组织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每年将辅导所得的费用悉数捐给“红十字会”,在学生和家长中已传为佳话。正是高新一中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他们愿意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新一中还有“凤凰联盟海外校友会”、“鹰眼摄影协会”等近百个学生社团,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评价,而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成为学生扩大交往、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这些组织也为学生的精神寄托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笔者在走访过程中,感受颇深的是高新一中厚重的主流文化积淀。在百余种的校本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课程进行着有机的结合;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国际交流与学习中,打开了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在学校每月一场涉及各个领域的学术讲座影像资料中,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些曾经与师生零距离接触的名单:麻省理工大学的实验课、哈佛大学安赈灾教授陶艺欣赏课……长长的名单背后,呈现出了高新一中的文化特征:崇高精神与现代气息;品位高雅与气质卓然;大气厚重与国际视野。每逢新学年,还有从新加坡引进的迎新活动。

第四个“殊为不易”

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与一群幸福的学生

学校要办成国际化的、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有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长期以来,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始终把这一目标牢记于心,在全方位地训练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心理品质领导素养的同时,将学生的国际意识、世界胸怀作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今天的西安高新一中学与她的学子开始一起走向世界舞台。

15年间,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国际教育交流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5年至1998年,是国际教育交流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走出国门,捕捉国际交流的信息,建立国际姊妹校关系。1998年,皎校长受原波士顿地区教育局长克拉尔博士的邀请,在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参赞蒋妙瑞先生的帮助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两位同样有着国际教育情节的杰出女性,以其博大的胸怀和远见卓识,为中美学生的交流搭起了平台,也掀开了让学生走向世界的新篇章。第二阶段从1999年到2002年,学校开始把学生泥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姊妹学校学习3个月或半年,传播中国文化,吸纳姊妹校学生来校对口交流,所有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对方负担。第三阶段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学校的国际交流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有计划地派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筹国相关友好学校完成高中学业,直接参加当地的大单选拔考试,学生由此开始进入更多的国际名枚深造。第四阶段是2005年至今,学校的国际交流更加规范,形式更加多样。这一时期,学校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剑桥大学遴选中心”,短短数年先后有近千名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的学生到学校学习汉语,学校还办起了国际课程班。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中,学校不仅开阔了自己的教育视野,而且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学生也在互相学习,在取长补短中取得了共同进步。

在接纳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同时,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每年仍然有计划地把自己的学生派往国外,近年来每年都有300多名学生远赴美、英、新、加、澳等国的友好学校学习,受邀参加美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参加美国常青藤大学的游学之旅等。如今的出国交流除课程学习外,还增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交流学生已全面融入当地学校组织的一切学习实践活动,进入社区,了解更深层次的当地文化,培养学生真正的社会适应能力。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力图通过全面的国外学习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了解国际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目前,高新一中已经和美国3所中学、澳大利亚2所中学、新加坡2所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友好关系,结为姐妹学校,实行互派留学生项目。学校已和美国布鲁克兰中学有11届88名学生交流互访学习,和美国赛格斯高中有三届18名学习交流互访学习,和美国夏伦中学有2届12名学生交流互访学习。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回国后在学习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考成绩捷报频传,纷纷考进了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且、上海交大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除此之外,一些人还跨进了国外的顶尖学府。如2003年,在美国的交流生林楠同学,于2007年在全球13万考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得了每年25000英镑的全额奖学金,成为了全校师生的骄傲和榜样。

在高新一中交流学习的经历让国外学生也、收获很大。美国学生阿瑞尔在高新一中学习汉语半年,回到美国写了一篇《美国基础教育应该向中国学习》的论文。这篇论文重点阐述了中国教师如何认真教学,学生如何努力学习,高新一中学生数学和物理成绩斐然等。此论文在该生报考耶鲁大学时得到认可。

2006年,高新一中“国际高中课程”经批准正式进入校园.其课程执行中国教学大纲及国际教学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赴国外交流学习。作为陕西第一个引进国际课程的学校,高新一中再次走在了风口浪尖,成为将中国基础教育直接与西方高等教育接轨的“吃螃蟹”者。

第五个“殊为不易”

坚定的人才培养观与学生发展的成效

建校15年来,高新一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走出国门”、“敞开校门”的大家风范和智慧之举为高新一中的师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气厚重、国际视野”的校风,开放、和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他们与国际著名大学携手,和世界各地优秀学子交友,聆听国际大师的教诲,实现着成为国际型人才的理想。

正因为如此,西安高新一中在从2006年到2009年连续4年摘取陕西省的高考“状元”桂冠的基础上,到2010年,在陕西省实行高中课改的第一年高考,笔者惊喜地发现陕西省文科“状元”王一卜、理科并列“状元”南天、夜毅3位同学均出自高新一中。近5年来,学校有215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其中仅2010年就有60名学生。学校连续多年高考重点上线率在95%以上,这些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已在陕西老百姓中传为佳话。更值得骄傲的是,对于高新一中的学生来说,高考不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一些优秀学生开始选择到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外大学去留学。到今年为止已有300多名学生由中学直接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2009年,学生胡梦雅同学参加数学AS考试,在全球170个国家200多万名考生中名列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显示出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向国际化教育迈进的昂扬姿态。

在整个走访过程中,高新一中给我们留下最探的印象就是“大气”,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而更多的是他们的未来,这便是高新一中的人才培养观。

第六个“殊为不易”

示范学校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

任何一所学校都要履行社会责任,就如一个公民要承担公民义务一样。高新一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品牌学校,她的社会责任是双重的。她既要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责任,又要发挥品牌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帮助办学较为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在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和谐均衡发展中作出贡献。当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时,学校又着手考虑能够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做些事情。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先与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帮扶关系,让优势资源辐射到贫困地区去。从2000年开始,学校先后与8所贫困地区学校手拉手、结讨子、一帮一,向这些学校支教、赠送教学设备、活动用品,也不定期的选派学校名师前往作指导。几年来,学校为以上这些学校募捐资助累计百万元以上。从2006年起,学校为周至四中优秀贫困生专门设立了“扶困帮学资金”,每年资助百名优秀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接受被扶助的学生到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进行体验式学习,让他们感受和了解现代化教育,开阔他们的眼界,享受高、新、优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在高新一中学习期间的住宿费、学费和伙食费全免。

把优势教育资源集中起来,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应,这也是皎校长的又一个大胆设想。学校正在筹划建立一个青少年活动基地,以解决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建立一个贫困地区校长和教师培养基地,利用高新一中的教育资源和皎校长的教育作为,继续为贫困地区校长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进行实践培训。

15年她靠的是什么?

一种爱与拼搏的付出,一群缔造追求卓越的人

高新一中的开拓者,皎秋萍校长充满深情地对笔者说了这么一番话:“一群教师中,你能分出谁是高新一中的教师,你区分的依据就是‘爱与拼搏、团结协作与追求卓越的高新一中精神’。”那么,社会和家长是怎样看这种精神的呢?

上海12所著名中学教育代表团来校参观后,对高新一中“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超前的国际交流”表示由衷的赞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认为,高新一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创新为大学人才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认为,高新一中治学严谨,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公民意识与潜质。

学养深厚,教学精专,勇于创新,追求高尚,富有事业心。这是广大家长对高新一中教师发出的赞叹。

“爱与拼搏、团结协作与追求卓越的高新一中精神”是高新一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内在精神,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严格管理,注重细节,永不满足。全体教职员工是高新一中精神的创造者、承载者和实践者,是他们支撑起这种精神的崇高与执着。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有了高新一中今天的辉煌。

一系列教育创新,一群不断创新着教育的人

在高新一中,笔者听到最多的词汇是“创新”。学校的创新从建校之日起就没有间断过。曾作为杰出女性代表出席过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皎校长,退休之后,在高新一中释放一生从教治校的智慧、能量,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把梦中的一个又一个教育理想变成实实在在、令人震撼的办学业绩。从办学方向的把握,办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改经验的总结,教学成绩的突破,到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学校校风“三风”的建设,再到国际交流的实施,皎校长的创新思想总是有的放矢,让做教育的人做得明白。

“这些创新思想,非常切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是真正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让我们当老师的都明白要干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去做,让学生都清楚自己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成长,也让全体家长知道高新一中是什么样的学校、未来社会看重的是什么。”在刚刚接任皎校长重担的王淑芳校长的话里,充满着神圣和自信。

一股教育合力,一群蓄积教育合力的人

始终把教师作为办好学校的第一资源的高新一中,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六大工程”——思想工程、强能工程、名师工程、传帮工程、教研工程、关爱工程。

特别是将解决教师住房、家属安置、退休教师养老、提高福利待遇等后顾之忧的“关爱工程”作为首倡。学校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深入到每个家庭生活的细节之中。让教师们深深地感到,这是值得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地方。教师队伍的安定同样也保证了高新一中教育教学力量得以不断提升。

同时,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还实施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向青年教师提出了“一年像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的成长要求,安排教师互帮互学,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比武,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鼓励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评选学校“名师”与学科带头人,每年举办教育教学交流大会等,名师们催生学科优势,成为高新一中的制胜法宝。

高新一中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成绩卓著,关键就是打造了这么一支学高身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热爱教育事业,勤于学习钻研,勇于开拓进取,乐于拼搏奉献,成为了学生道德成长的最好楷模。

面对未来,西安高新一中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创建国际名校。学校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为己任作为办学方向,并将一直坚守下去,这就是她令人敬重的今天和令人期待的明天!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