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研究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 日期:2010-8-30 16:11:00 人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黄芳 摘要: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本文探究湖南省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分析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提升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省内地域广阔,各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湖南省的统筹协凋发展。2007年12月14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以“两型”促进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两新”发展,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均衡”的核心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性,是各个经济区域的融合性和生长性。基于各地的资源、生产力等不同,不均衡是必然的,但适应性是可以提升的。我们所谈的“均衡”是相对的均衡,就是说,各区域的水平可以是不同的,但各区域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特征分析 从均衡性发展角度看,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导向——湖南省政府从政策导向上宏观调控职业教育发展要素,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 加大对普职分流比例及本专科比例的宏观调控力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逐步协调发展 中等教育阶段普职分流比例以及高等教育阶段本专科比例可以反映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保持3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2006年长沙会议也提出,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按每 15万人设置一所普高和一所中职的要求,进一步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2003-2007年,全省中职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为:40%、42.7%、44.6%、43.65%、48.4%。2003年,湖南省高职高专招生数为13.7万人,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已达57.4%。 (二)办学布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为出发点,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院校分布的合理化 依托行业办学的显著优势,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办学能力初见成效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湖南省职业教育较早涉足市场化办学机制,其市场化办学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其他省区。以中职来看,2003年,在668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政府办学占26%,比中部均值低约25个百分点;行业、企业、部门办学占46.4%,比中部均值高了10.4%;社会力量办学占27.6%,比中部均值高14.3%,行业企业办学与市场化办学的优势显著。2005年,全省中职学校行业主办、民办的学校占64.5%,高职行业主办、民办的比例达到71.7%。 职业院校的地理分布密度依经济发展水平呈由“密”到“疏”的格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对人才的需求质量和层次也会出现相应的高移。湖南省职业院校的区域分布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适应的关系。2004年湖南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中职学校648所,其中在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省内经济最为发达地区的约占33%。而在省内其他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如衡阳、常德、岳阳、怀化等地,其中职学校数也相对多一些。最为显著的是高职院校,2005年,在全省60所高职院校中,有40所位于长沙、株洲和湘潭,占总数的66.7%。 (三)基础能力——以基础办学设施建设为起点,强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地位 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改善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基本条件 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情况体现了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性问题。近年来,湖南省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十五”期间,湖南省中职学校占地而积从2000年的105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688万平方米。2000年,湖南中职生均建筑面积比全国低14.27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少近600元;到2003年,这两项值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0.58平方米和3300元。2003年,中职生均拥有计算机0.16台、生均语音实验室座位0.042个,高出全国水平0.03台和0.004个。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5年,高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510.61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9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39.34个,高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文件中4000元、10台、7个的合格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与行业企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注重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湖南省职业教育积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并逐步探索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全省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逐步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2002年,教育部第一次, 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对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子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同范围推广。省内还涌现了——大批人才培养改革的优秀典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坚持六结合、六促进的校企合作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依托行业的长效机制”、“面向社会的互惠机制”等多种产学研结合机制;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劳务公司+职业学校+用工单位+跟踪管理”的办学模式等等。 (四)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以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十五”期间,全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2005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十五”期间,全省中职与高职向社会各行业分别输送109.3万和10.2万毕业生,有效促进了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指出:“‘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6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9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0万人次。” 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发展伺题关系到湖南省的稳定与和谐。《纲要》提出,要加强设在市县一级面向农家子弟的职业技术教育。《决定》也提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其中三项工程都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紧密相关。近年来,湖南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工作并取得了成效。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此,湖南省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133.15万人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又对134万人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
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已显不够 从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角度来看,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应当大体符合区域的产业结构。2005年,全省中职共设置专业214个,其中一、二、三产类专业比例分别为2.34%、 37.85%和59.81%。高职共设置专业511个,一、二、三产类专业比例分别为:0:98%、25.05%、73.97%。同年,全省中职三次产业类专业招生人数比例分别为:0.65%、34.28%、65.07%,在就业去向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9.8%、40.23%、49.96%,高职三次产业类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分别为:0.46%、21.62%、 77.49%。而2005年,全省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19.6:39.9:40.5。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或适应性来看,中高职院校的一产类专业明显偏弱,而三产类专业则发展过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距离。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总体偏弱,且在近年来出现下滑现象,给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适应性发展造成了一定阻力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职业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湖南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矛盾较为突出。2000年,湖南省中职专任教师30819人,到2005年这一数字为25962人,人数下降15.76%。同期中职在校生数却从52万人增加到74万人,生师比由16.88:1降到28.54:1,而2005年,全国中职平均生师比为22.5:1。2000年到2005年,高职的生师比也从10.03:1降到 24.95:1,与《指标》规定的18:1差距明显。从专任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来看,通过对2001年与2005年中职专任教师的比较,专任教师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有所下降,“副高及以上”、“中级职称”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反之,无职称者的比例却提高了8个百分点。高职情况》);是如此。 (三)与职业教育的改革进度相比,实训条件建设速度与强度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全省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设施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依据湖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与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教所所做调查,2005年,6所高职学院6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价值达标率仅为 50.38%,项目达标率为35.09%,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42.34%; 12所中职学校中9个专业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29.6%、 42.94%、61.4%;6所技工学校6个专业的指标值分别为: 33.11%、39.47%、68.06%。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不理想,专业教学设施比较缺乏。 (四)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显著的结构不合理现象,相对于较高的办学成本,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显得不足 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总体上还相对闭塞、不够灵活,动态合理的科学办学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依然缺乏积极的沟通与衔接。从长远来看,办学机制的缺陷会影响到职业教育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成效。此外,从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制度来看,职业教育学制还比较单一,学习形式也缺乏多元性,基本上还是 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绝大部分学校还实行学年制,与就业 市场相适应的弹性学制、学分制、学分互认、“双证书”融通等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办学机制和教学制度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二者的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的系统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升湖南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策略 (一)把政策体系完善与构筑新机制结合起来,构建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支柱” 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但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政策体系的完善角度来看,政策的全面性、深入性和适应性还显不够,特别是针对矛盾最为突出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而的政策还相对缺乏。此外,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必须要与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结合起来。政策与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好的政策,如果没有健康运行的机制,政策就难以有效落实;而有了和谐的机制,却缺乏积极的政策.则机制的运行亦难有实效。湖南省职业教育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不仅影响了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诸要素的有效利用,更会导致发从进程中种种问题的产生。因此,从职业教育全局性发展角度来看,应当重视将政策体系的完善与新机制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 (二)积极推进湖南省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教育受众利益的最大化 凡是由公共权力运用公共财政所提供的服务,不管它们是由公共权力机关自身直接提供的,还是通过公共权力机关的购买而间接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公共服务,在职业教育领域实现的公共服务,它以职业教育服务为手段,以紧密关注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有效促进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政策与规划制定、财政投入与规范经费使用、基础建设、创造入学机会和就业机会、监管保障等。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载体,湖南省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当逐步完善,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建议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务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必须严格按照“均等化”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社会成员,为他们提供相同服务质量的公共产品。同时,要不断规范服务流程,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三)依照省内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合理布局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结构 湖南省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东、中、两不同特色的三个经济区域。东部经济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郴州六市,又称“湘东经济走廊”;中部经济区包括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五市,又称“湘中经济走廊”;西部经济区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区、怀化二市一州,义称“湘西生态经济带”。三个经济区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由东到西逐步走低的态势。湖南省的经济是内生型经济,外向度不高,因此,区域经济自身协调发展尤为重要。鉴于目前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能有效匹配的现状,建议根据省内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需求,实行错位发展,以经济区域为基点来调整专业结构。例如,“湘东经济走廊”经济相对发达,则适宜更多地发展二产、三产类的专业;而“湘西生态经济带”则可以发展诸如旅游等类型的三产类专业。通过专业布局的调整和重点推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四)注重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建设的综合能力 为了进一步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湖南省应以统筹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为首要任务,对目前全省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对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佴:建设的监督与指导。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大对实习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这两大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合理利用政策资源、财政投入、社会资源等方式提升建设水准。此外,要加强与企业界的沟通与合作,逐步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起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服务”与“利益”,即互相提供服务,共同获取利益。 (五)坚持以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保障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留存人口与转移劳动力的教育需求。 湖南省的很多地方是人多地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增加。但这些劳动力由于整体素质较低,不能有效适应新农村建设,而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由于缺乏一技之长不能适应技能型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重点应当积极关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保障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及留存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阅此,在进一步发展中,为了促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全省应当以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为重点,积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从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来看,也需要适当增加一产类专业的比例,加强农业类、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发展,以进一步提升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文见《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