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制度创新,破解民办教育瓶颈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1-7-5 10:19:00 人气:

5月9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民进中央考察团一行,在江西省新余、上饶、南昌三个城市,就“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考察期间,考察团实地考察了10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并与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地市的负责人,民办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和教职员工等座谈。

呼唤公办、民办教育同等法律地位,积极落实民办教育的“国民待遇”

“小新余,大职教”,是调研组成员边调研边趋于一致的感觉。新余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5万。这样的规模,按照中国地级市的标准,是非常小的,与许多县级市相仿。

“新余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工业化率达57.1%,城市化率达58.5%,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 。”

新余市副市长万筱明介绍,新余坚持“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带动发展”的思路,现有民办教育机构207个,民办职业教育在校生66998人,占职业教育学生总人数的87%。

小新余创造的大职教奇迹, 让调研组成员普遍感到“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和平说,“想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教育如此有规模,从新余现象看到一种精神,同时也看到一种无奈。”

不仅在新余市,在随后的上饶玉山县、婺源县,南昌市的调研中,地方领导和校长们呼吁最多的,也最无奈就是“ 国民待遇”。

调研情况表明,民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的三个支撑点,即税、费的平等待遇、土地与建设政策的平等待遇、教师身份的平等待遇落实问题。

“歧视性政策应该有所改变”。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张亢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明确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定性为‘民办事业单位’,依法落实其应享受的平等政策待遇。否则完全靠学校自身滚动发展,经济效益和办学质量难以兼顾,压力十分巨大”。

几乎所有的教师代表发言中都呼吁,“尽快确保学生、教师享受与公办高校学生、教师同等的权利。例如,公共财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要覆盖民办高校学生,要将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纳入国家有关奖励和表彰的范围等。”婺源紫阳中学的教师汪海涛动情地说,“我渴望早日真正享受到人民教师称号的尊严和体面”!

记者了解到,不少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社会保障(包括五险一金等)、学习进修、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均无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教师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从幼儿园到大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十分普遍。

部分民办学校代表进一步提出,学生在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理应得到他们在公办学校同样的财政资助,学生在民办学校中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政府也应适当给予公共财政资助。

严隽琪指出,当前全国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改革深入的攻关期,这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同样也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将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特别是要增强顶层设计,认清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都是公益性事业这一基本属性,民办学校的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学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应该把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政府应有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

保障体系

明确法人财产权,把民办教育真正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

花团锦簇、草木葱茏、小桥流水……从新余到上饶再到南昌,如同花园一般的校园,让调研组一行格外兴奋。

在调研组的询问下,江西蓝天学院董事长于果直言不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许多运作机制并没有得到法律和政策的真正保障。如出资人的合理回报,影响了民间资本出资办学的积极性。此外,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显性和隐性政策歧视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和挤压了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和民间资本进入的信心。

于果的担忧代表了民办教育界的声音。

如何破除民办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把民办教育真正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解决公共教育资源(政治与体制资源、财政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如何适度扶持、在哪些方面去扶持、如何扶持民办教育的问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胡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和一些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组和地方负责人、民办学校投资者、管理者、教师等广泛交换意见,大家意见趋于一致。

胡卫认为,为了使民办学校永续经营,应通过制度设计,鼓励非营利的民办学校设立教育基金,一方面,用于接受个人和单位定向或不定向对教育的捐款,另一方面,学校的结余也能转入基金。通过基金会的运作,不断吸收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扩大学校的财力,壮大学校的物质基础,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尽快明确民办高校的产权政策,规范民办高校资产的注入、流转和变更,保障民办高校正常运转以及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实现由投资者控制的单边治理模式向法人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严格限制投资方随意干预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内部制度保障。”
……

一条条中肯的建议就是一颗颗对中国民办教育火热的心,就是大家对改变现状急切的期待!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应该善待民办教育,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建议江西省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先行先试,首先在民办教育法人属性和教师待遇这两个关键政策上取得突破,为全国民办教育改革提供范例。”罗富和强调,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恐怕还是按照30多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模式,自下而上、由地方到中央。

【关键词】

自强创新

民办教育只有探索一条不同于公办教育的道路,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凡是有电子厂的地方,就有渝州学院的学子”,这是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杨名权的自豪。

调研组一行在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穿梭,参观可以容纳4000学生实训的四大实训中心,近年来,学校培养了10万名学生,分布全国各地。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是江西省民办教育的缩影。

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财政“穷省”,通过政策先导,激活民间办学,不仅扩展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成为与北京、陕西并列的民办教育“三强”之一。

成就斐然,困惑犹存。江西省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果和宝贵经验,同时也面临种种新要求和新挑战。

调研中,南昌市和新余市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给调研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调研组一致认为,江西的民办高校面向开设的专业多是公办学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是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高中级实用人才,不仅为江西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江西劳动力输出培养了新一代骨干力量,对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罗富和在调研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有一批最好的学校是民办学校,并建议江西省在适当时机开展分类管理试点。严隽琪马上赞同这个说法并强调一定要通过切实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

胡卫指出,民办教育只有探索一条不同于公办教育的道路,办出特色、办出个性,走差异化、品牌化的道路,民办学校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张铁明说,要破除“加大教育投入就是加大公办教育投入”观念,防止公共财政和政策“公办化”的极端倾向,确立民办教育也是公共资源配置应该倾斜的公益性民生事业一部分的认识。

王文源认为,应该坚持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全国各地民办中小学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办民办同质化”、“民办中小学校之间的同质化”问题,江西省在“十一五”期间,民办普通高中表现出(学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三减少”现象值得关注,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推动实现民办中小学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严隽琪指出,民办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计,是吸引社会资本、开辟教育经费来源的举措,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建设的抓手。在顶层设计上,要把社会资本引向公益性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同时她认为,民办学校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百年树人”的责任感,以学校长期发展为追求,在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方面勇于探索、加大改革,办出活力、办出特色、办出信誉,规范制度,成为“公益文化”的弘扬者,唱响公益性的主旋律。

(文见《人民日报》2011年6月15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