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决策服务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国良
刚才张司长说了三个方面内容,我从三个方面做回应互动。
第一个是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多年来上海教科院承担的教育部、市教委的很多项目都涉及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比如说2006年研制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应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主流的观点认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够支撑。过了一年多,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实现。如果没有这届政府的政治胆略,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可能还会说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允许。所以,如果一件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就要从体制机制方面找原因。
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问题,教育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民生就是政策的代名词,一届政府把教育问题看得这么重,对每个老百姓负责,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我们上海教科院在国家教育决策当中要分清我们的任务,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做教育决策咨询的定位就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在改革进入到关键时刻,我们好多问题没有解决,因为改革会调整利益关系,所以我们碰到的一些问题很尖锐、很棘手,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通过我们的智慧分析这些问题,和谐地推进改革。我们力争能使我们的研究为国家的教育科学决策做贡献。
第二个回应是政策研究制订。张司长刚才提到的关于高教结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问题,我们大概在2006年的时候,受发展规划司委托,做过一个招生计划的分配模型,希望能够解决部领导所关心的高校招生计划合理分配问题。这个任务很艰巨,研究过程很艰难,研究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思考,在经过反复的尝试和调整之后,问题迎刃而解。当年部长就对这个招生计划分配模型做了批示。通过我们的艰苦研究,能够对教育部科学决策管理做一点贡献,这是我们的价值,但是研究过程非常艰辛,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找到所需要的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发展要求。现在再来做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分配研究,主要就是要解决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如何从优化结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入手,引导学校办出特色。高等教育稳定规模之后,整个结构的改善仅靠增量是不行的,所以刚才很高兴听到张司长说起存量与增量调整的关系问题。
第三个回应是关于统计分析。今年8月2号鲁部长来我院看教育决策统计服务系统。在鲁部长来之前,我们进行了两个月的初步探索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决策服务的深度融合,这不是一个统计问题,这是国家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问题,科学的管理需要以统计为基础。在教育统计中加入科学决策系统,把统计数据用于管理决策,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但是光有信息技术,光有管理决策科学化还不够,还需要一个中间桥梁,就是我们的决策咨询研究,需要三者的深度融合。真正把我国教育决策统计服务系统做好,对整个国家的教育管理将是一个重大的推进。教育决策统计服务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涉及到教育管理中的一些职能变化,包括教育部部门之间,教育部与其他部委之间,教育部与相关省市跟大学系统之间,或者研究机构之间的新型关系等,都会在这个系统建设过程中得到同步提升。
我想作为上海市的教育研究机构,在服务国家教育决策、服务上海相关方面建设中做出我们的贡献,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这当中会有很多困难,我们在磨难中不断前进,我们的幸福、快乐与我们的痛苦并存。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追求,能够构建出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真实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