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教育
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
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3-11-11 浏览量:5352
胡惠闵 王小平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摘 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500篇代表性文献的分析,发现学术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外延和边界、对课业负担的词性及对课业负担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的理解,都存在着明显的争议和矛盾,限制了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本文提出,应选择一个视角对课业负担概念进行界定;以广义理解为基础界定课业负担内涵;不对课业负担进行价值判断;寻找一个合理的指标来表达课业负担。
关键词:课业负担;学业负担;学习负担;概念理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检测与报告制度。但要完成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监测与报告,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业负担。而要界定什么是课业负担,则首先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课业负担与学习负担等相近概念是什么关系?课业负担的词性是什么,它是一个“中性词”还是暗含着超出了一定合理范围的“贬义词”?课业负担指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可观察的客观特征?
我们认为,对课业负担概念本身进行价值判断是不可取的。理由是:
1.一旦把价值判断包括进来的话,那么什么是课业负担就很容易变成价值争论。而且一涉及到价值争论,很多问题就变得无解。例如,一个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学习到了晚上12点。这是不是负担呢?如果按应然的角度来看,怎么来识别这个负担是不是属于教育部规定的范围呢?又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负面的感受,那怎么知道这个学生的感受呢?这样一来,就必然回到当前这种各说各话、停留在表面描述和争论的境地。
2.从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来说,我们一般不能对类似的概念或者变量做先验判断的限定,而应该用具体的数据来验证。比如,对某类特定学生或者所有学生来说,课业负担是否过重,或者说什么样的课业负担是合理的,这需要先设定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过重的标准,然后用大量的客观数据来判断,而不能先对数据属性进行限定,这样就永远是循环论证了。
综上,学生在为了完成或者更好地完成课业所实际承受到的负担就是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能是过重的,也可能是过轻的;可能是应该承担的,也可能是不应该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