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动态

工作场域中的教师学习:校本研修新趋向研讨会暨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教师发展专场顺利举行

撰稿人:吕星宇 日期:2022-11-07 浏览量:2828

   10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度重点学术活动、上海普教科研40年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成立40年系列学术活动教师发展专场:“工作场域中的教师学习:校本研修新趋向研讨会”在线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16个区的会议代表31人以线上会议方式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4500余人以观看直播方式参会。

  研讨会领导致辞及主旨报告、延伸报告环节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博士主持。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陆璟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专业发展方式,是上海市教科院长期深耕的研究专题。教育自身的现代化首先意味着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从教师训练到教师发展,再到教师学习,反映了不同的教师教育观。从把教师看作专门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受训者,到把教师看作具有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和实践理性的专业工作者,再把教师看作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主动建构学习者,这些观念的转变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校本研修对教师学习所具有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萑以《教师边界学习与循证教研》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吕星宇博士以《上海市校本研修调研报告》为题发表主旨报告。

宋萑教授提出在“循证教育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循证教育实践,传统的教学研讨应该转型为循证教研,并建构循证教研模型,强调教学研究要基于证据:从单纯经验中跳出,将实践筑建于研究证据之上;要开展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更规范的集体磨课和以研究为载体开展学习;要注重反思改进:基于数据来重构问题、延缓判断、观察过程、指向改善,在循证教研中引发教师跨边界学习。吕星宇博士报告了上海市校本研修质量的现状,并为提升上海市校本研修质量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学校建议。主持人夏雪梅博士认为:宋萑教授的报告让我们看到循证教研使“教、科、研”共通,形成了教研、科研和实践者之间交汇的空间;吕星宇博士建构了校本研修的研究框架,用数据印证了好的校本研修的样态。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的潘琼老师以《教师学习的学校情境特征与优化》为题作了延伸报告。她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情境如组织氛围都会影响教师的学习。学校在组织氛围的营造上要允许、鼓励教师去发表不同的意见,为教师学习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学校情境需要为教师角色身份的动态调试提供支持,构建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身份关系。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严加平老师以《校本研修中教师学习动力及其激发》为题作了延伸报告,她认为:教师动力系统覆盖老师的动机、情绪、意志力,是教师在学习整个过程当中所投入的心理能量。教师互动影响老师参与研修的动力以及对于内容的感知,动力能够在内容和互动对结果的影响中发挥部分的中介作用。

区域与学校实践板块及大会点评与总结板块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庆芳博士主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发展部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朱一军以《思考-行动-迭代:区域支持以校为本教师学习的探索》为题;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袁晓东以《教师学习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实践反思》为题,对区域如何支持、管理、提升本区校本研修质量进行了经验分享。上海市实验西校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章志强以《基于微技术研究的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机制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本校校本研修经验。

朱一军主任指出:校本研修应该抓住学习本质和产生条件。“有意义学习”模型有五个要素:主动、建构、有意图、真实、合作,并以有意义学习为基础研究研修组织领衔人胜任力模型,对研修组织领衔人进行专题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袁晓东主任指出: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工具人的立场看待教师,而要将教师视作有价值、有情感、有自我意识的专业工作者。以教师学习理念为引领,着眼独学、助学、互学、研学、思学理念,建构教师研修的区域设计和校本实践之间的内在联动系统,形成一个任务驱动、专业引领、联合拓展、技术推动、评估创新的研修实践样态。章志强校长指出:微技术是解决理念到行为转变的中介力量,是教师创造的实践性知识。学校以微技术为抓手,引导教研组提炼微技术,实现了教师默会知识的系统化、公众化,形成了学科教学特色。学校还建构了以微技术示范员为主持人的跨学科微技术研究共同体,在专家指导下,将微技术提炼为教师的教学特色。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霞博士以《教师学习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设计与市区校三级联动》为题对大会进行了专家点评。陈霞博士认为:上海市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制度及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更多自主性是上海的一大特色。提高校本研修效果,对教师学习本质、教师专业特征的理解是逻辑起点,用系统性思维和生态学思维是关键。校长要做好学习型领导和分享型领导,校本研修应扎根教师内在需求,扎根教师鲜活经验,扎根教师实践反思。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玉东博士以《新时代校本研修的创生点和发力点》为题,对大会进行学术总结。杨玉东博士指出:校本研修的创生点和发力点在于在教师学习概念统领下对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理解与建构,用教师学习的环境视角看待市区校所营造的教师学习条件,用学习科学、教师学习的理性成果来看待教师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无研究不专业”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在工作场域的学习力,有效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张瑾副处长在讲话中强调: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上海将构建鼓励教师自主、发挥教师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体系。重点关注教师负担问题,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教师能够静心、安心、舒心的从教,能够把注意力聚焦在教学研究和效果的提升上,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系、建立一套适用于区域间、学校间的监测评估体系,借助于大数据,借助于数据分析和应用,促进反思和改进教学,促进落实育人目标的实现。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致大会闭幕辞。徐士强指出:以教师学习的逻辑探索校本研修的新机制、新样态和新的范式特别有意义。怎样更好地助力上海教师队伍的发展,更好地助力上海教师队伍持续引领全国,是教育研究单位要思考的一个课题、命题,希望专家学者、行政部门、一线校长和教师能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上海教师队伍发展做贡献。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