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点摘编
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
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1-01 浏览量:5266
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汪泓
关键词 地方工科 特色 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等学校纷纷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然而,什么是“特色大学”,如何评价“特色大学”,是地方高等院校在探索特色发展道路过程中所关注的话题,也是高等教育界众说纷纭的话题。笔者以地方工科特色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特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特色大学建设状况的评价模型,进而从一个侧面回答什么是“特色大学”,如何评价“特色大学”的问题。
特色大学建设状况的评价模型,由两大模块组成,一是评价的指标和指标体系,笔者主要采用专家讨论法拟定评价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二是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地方工科特色大学”特色化建设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关于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意义
地方工科大学是各类高校中比较重要的类型。地方工科大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设置特色专业,制定培养方案。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方工科大学办学特色,并对地方工科大学的发展起一定的导向作用,笔者设计了“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从学校定位、师资、教学条件、学校管理等方面思考如何创建地方工科特色大学,并且能够依据此评价指标体系对某所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进行评估。因此,“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将特色大学认识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它不仅提供了一个评估地方工科院校的有效工具,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特色大学的认识,推动地方高等学校创建特色大学。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与实践条件、教学建设与特色、学校管理、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社会认同度和产学研水平等8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2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权重。
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观测点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每个观测点都有一个参考权重,该权重是项目组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估计的权重值,详见表一。
表一 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参考 权重 |
二级指标 | 参考 权重 |
主要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D | ||||||
1 办 学 理 念 |
0.15 | 1.1学校定位 | 0.6 | 学校定位与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 | 1 | ||||
1.2办学思路 | 0.4 | 工程教育思想观念明确 | 0.4 | ||||||
本科教学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 | 0.6 | ||||||||
2 师 资 队 伍 |
0.12 | 2.1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 | 0.4 | 生师比 | 0.2 | ||||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 | 0.3 |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 0.3 | ||||||||
国外优质师资 | 0.2 | ||||||||
2.2双师型素质教师 | 0.6 | 教师企业挂职经历 | 0.3 | ||||||
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学情况 | 0.3 | ||||||||
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程度 | 0.4 | ||||||||
3 教 学 与 实 践 条 件 |
0.11 | 3.1教学基本条件 | 0.6 | 实验室和工程训练条件 | 0.3 | ||||
校内外产学实习基地 | 0.3 | ||||||||
图书与电子读物 | 0.2 | ||||||||
校园网应用状况 | 0.1 | ||||||||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 0.1 | ||||||||
3.2教学经费 | 0.4 | 六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0.3 | ||||||
实践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0.4 | ||||||||
生均六项经费增长情况 | 0.3 | ||||||||
4 教 学 建 设 与 特 色 |
0.13 | 4.1专业特色 | 0.4 | 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合度 | 0.4 | ||||
培养体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特色 | 0.3 | ||||||||
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 0.3 | ||||||||
4.2课程 | 0.25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与改革 | 0.3 | ||||||
特色教材建设 | 0.25 | ||||||||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 0.2 | ||||||||
特色课程 | 0.25 | ||||||||
4.3实践教学特色 | 0.25 | 实践教学模式 | 0.3 | ||||||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0.1 | ||||||||
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示范性实验 | 0.2 | ||||||||
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 | 0.3 | ||||||||
大学生创新活动 | 0.1 | ||||||||
4.4国际交流 | 0.1 | 中外合作专业 | 0.4 | ||||||
外籍教师 | 0.3 | ||||||||
国际交换学生 | 0.3 | ||||||||
5 学 校 管 理 |
0.12 | 5.1干部队伍 | 0.35 | 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 0.3 | ||||
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 | 0.4 | ||||||||
工作实绩和成果 | 0.3 | ||||||||
5.2管理体制 | 0.2 |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0.6 | ||||||
管理特色与成果 | 0.4 | ||||||||
5.3教学管理队伍 | 0.2 | 结构与素质 | 0.6 | ||||||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 0.4 | ||||||||
5.4教学质量控制 | 0.25 |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 0.4 | ||||||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 0.3 | ||||||||
教学质量监控 | 0.3 | ||||||||
6 校 园 文 化 |
0.09 | 6.1校风 | 0.3 | 对创办特色大学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 1 | ||||
6.2学风 | 0.3 |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 0.3 | ||||||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 0.2 | ||||||||
第二课堂活动 | 0.2 | ||||||||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 | 0.3 | ||||||||
6.3教风 | 0.4 |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 1 | ||||||
7 人 才 培 养 社 会 认 同 度 |
0.15 | 7.1就业 | 0.6 | 就业率 | 0.5 | ||||
专业对口率 | 0.2 | ||||||||
大学生创业率 | 0.1 | ||||||||
起薪点 | 0.2 | ||||||||
7.2社会评价 | 0.4 | 第一志愿报考率 | 0.3 | ||||||
用人单位评价(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0.2 | ||||||||
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 0.2 | ||||||||
毕业生评价 | 0.3 | ||||||||
8 产 学 研 水 平 |
0.13 | 8.1产学研反哺教学 | 0.6 | 科研促进教学 | 0.6 | ||||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 0.4 | ||||||||
8.2产学研服务地区经济和产业 | 0.4 | 产学研与区域经济互动,实现学校、社会资源共享 | 0.4 | ||||||
校企联合共建特色专业 | 0.4 | ||||||||
科研转换生产力能力 | 0.2 |
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具有合理的评价指标外,还应为每个评价指标提供明确的解释。为了使评价指标的解释更合理,项目组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形成各项解释条目。表中列出的解释为A等级的情况,B、C、D等级可依次类推,详见表二。
表二 评估指标体系注解
二级指标 | 观察点 | 解释 |
1.1学校定位 |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 学校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规格、服务面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定位正确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公认,创出学校特色和专业品牌 |
1.2办学思路 | 工程教育思想观念明确 | 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教师工程教育思想明确并能贯彻于教学全过程,课程设置和教材符合工程教育需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生的工程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
本科教学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 | 培养计划及实施过程中突出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 | |
2.1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 | 生师比 | 在校学生数与教师总数的比值,生师比≤16 |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 | 教师的自然情况、数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整体结构合理;近三年数量增长、结构变化、梯队建设、素质(业务)培训提高等发展趋势合理 |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65% | |
国外优质师资 | 学校聘请任课或讲座的国外专家,其对学校薄弱学科和新专业、新课程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实际的成效 | |
2.2双师型素质教师 | 教师企业挂职经历 | 教师结合本学科和专业建设,到相关生产、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挂职,挂职时间落实,成效突出 |
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学情况 | 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在学科基础课、专业特色课、实践环节中任课和指导的比例>15% | |
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程度 | 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践环节、大学生第二课堂、四性实验等内容丰富、落实且有成效 | |
3.1教学基本条件 | 校内外产学实习基地 | 各学院每年实际接纳学生的校内外产学实习基地>5家 |
图书与电子读物 | 图书和电子读物丰富,图书使用效果好;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手段先进 | |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 | |
3.2教学经费 | 六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六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30%,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
实践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实践教学经费包括实验材料费、学生实习费、毕业设计费、合作教育费等,实践教学费用占用学费收入的比例合理 | |
生均六项经费增长情况 | 以达标为基础,生均六项经费持续增长 | |
4.1专业特色 | 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合度 | 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关联紧密,专业设置与更新与时俱进 |
专业设置体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特色 | 专业设置与改造体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的需求 | |
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 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
4.2课程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与改革 | 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 |
特色教材建设 |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讦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 | |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 |
特色课程 | 培养计划具有特设模块,每个专业的课程均具有显著的特色,且特色课程教学质量过硬 | |
4.3实践教学特色 | 实践教学模式 | 形成的实践教学模式,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教学效果好 |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 |
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示范性实验 | 有四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比例≥85%,效果好 | |
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 | 立题与生产实际和科研紧密结合,做到人手一题 | |
大学生创新活动 | 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建模、教育高地、特色项目及重点学科建设,参与市教委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 | |
4.4国际交流 | 中外合作专业 | 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选择优势或特色专业开展中外合作 |
外籍教师 | 聘请国外优秀教师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10%以上 | |
国际交换学生 | 开展国际间的学分互认项目,积极选送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校学习,交换学生占学生数的3%以上 | |
5.1干部队伍 | 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 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子部配备到位,“四化”得到高度重视并落实 |
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 | 干部队伍中中共党员比例高、敬业精神好 | |
工作实绩和成果 | 干部队伍总体认同学校定位和发展,积极高效地管理和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 |
5.2管理体制 |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不断探索和深化校内综合体制改革,在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教学等工作方面发挥作用彰现 |
管理特色与成果 | 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特色, 并卓有成效 |
|
5.3教学管理队伍 | 结构与素质 |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 |
5.4教学质量控制 |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 质量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校的水平和地位,执行严格 | |
教学质量监控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效显著(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完善的监控体系和有力的保障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 | |
6.2学风 |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 学生参加合作教育、挂职锻炼及其他社会工作,并且成效显著。 |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 具有科学合理的各类奖助学金和竞赛的评比标准,且评比活动公开、公平、公正,激励作用和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 | |
第二课堂活动 | 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 |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 |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者等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观。 | |
6.3教风 |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
7.1就业 | 就业率 | 年终统计时,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 |
专业对口率 | 就业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 | |
大学生创业率 | 自主创业学生与毕业生总数的比值 | |
起薪点 | 毕业生第一个月的月薪 | |
7.2社会评价 | 第一志愿报考率 | 在考生中的认可度逐年上升 |
用人单位评价(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 | |
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 学校全体毕业生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尤其是重大贡献 | |
毕业生评价 | 毕业生对母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评价 | |
8.1产学研反哺教学 | 科研促进教学 | 专任教师承担科研任务,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有成效 |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重点学科建设、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 | |
8.2产学研服务地区经济和产业 | 产学研与区域经济互动,实现学校、社会资源共享 | 具有协议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数和雇主单位数量;企业设立的奖学金和奖教金 |
校企联合共建特色专业 | 校企联合,具有协议和制度保障的合作办学 | |
科研转换生产力能力 | 学校申请专利质高、量大,承接各类纵横向课题的能力强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两部分,调查内容有分为五个模块,详见图一。
从上面框架可以看出,问卷内容的模块与评价指标体系已有很大区别。我们先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观测点编号,然后打乱顺序,将各指标重新归类,形成上图所示的五大模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被调查者脱离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更客观的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5大模块64项指标,涵盖了绝大部分评估指标内容。为了验证被试填写问卷的认真程度,每个模块设计一个测试项。第一模块的测试项为“校名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第二模块为“教师的性别比例”,第三模块为“校园绿化费用”,第四模块为“授课作息时间的安排”,第五模块为“在校大学生攻读第二外语的比例”。
(四)主要观测点的权重计算
1、计算方法。问卷的统计方法采用特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即采用匿名的形式,用问卷形式向专家征求意见,然后由问卷的设计人员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将一轮结果作为参考资料发给每位专家,让专家再发表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2、计算过程和结果。设计的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笔者将指标的重要程度分为1.2.3.4.5.6.7.8.9共九级,1为重要程度最低,9为重要程度最高。
下图选出了三个指标作为例子,共有106位被调查者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指标 | 名称 | 重要程度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指标1 | 生师比 | 4 | 1 | 2 | 4 | 15 | 22 | 16 | 22 | 20 |
指标2 |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 | 3 | 2 | 1 | 5 | 6 | 10 | 24 | 27 | 28 |
指标3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 1 | 3 | 5 | 4 | 13 | 26 | 19 | 19 | 16 |
指标4 | 国外优质师资 | 1 | 4 | 11 | 10 | 16 | 20 | 21 | 19 | 4 |
笔者按重要程度等级1-9分别赋值“1,2,3,4,5,6,7,8,9”,则计算出“指标1”的加权平均值为:
(4×1+1×2+2×3+4×4+15×5+22×6+16×7+22×8+20×9)/106=6.63
同理求出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7.13、6.49、5.82。
求出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之后,再通过归一化处理,便可求出权重意见。
指标1的权重:W1=6.63÷(6.93+7.13+6.49+5.82)=0.25,同样可求出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权重为0.27、0.25、0.23。
我们在实际操作是将权重值保留一位小数,因此指标1、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权重分别为0.3、0.3、0.2、0.2。
依照特尔斐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三:
表三 计算权重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 | 权重 |
1 办 学 理 |
1.1学校定位 | 1.1.1学校的定位与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 1.00 |
1.2办学思路 | 1.2.1工程教育思想观念明确 | 0.50 | |
1.2.2本科教学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 | 0.50 | ||
2 师 资 队 伍 |
2.1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 | 2.1.1生师比 | 0.25 |
2.1.2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 | 0.27 | ||
2.1.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 0.25 | ||
2.1.4国外优质师资 | 0.22 | ||
2.2双师型素质教师 | 2.2.1教师企业挂职经历 | 0.31 | |
2.2.2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学情况 | 0.32 | ||
2.2.3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程度 | 0.37 | ||
3 教 学 与 实 践 条 件 |
3.1教学基本条件 | 3.1.1实验室和工程训练条件 | 0.22 |
3.1.2校内外产学实习基地 | 0.21 | ||
3.1.3图书与电子读物 | 0.20 | ||
3.1.4校园网应用状况 | 0.19 | ||
3.1.5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 0.18 | ||
3.2教学经费 | 3.2.1“六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0.32 | |
3.2.2实践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0.34 | ||
3.2.3生均“六项经费”增长情况 | 0.34 | ||
4 教 学 建 设 与 特 色 |
4.1专业特色 | 4.1.1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合度 | 0.33 |
4.1.2专业设置体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特色 | 0.33 | ||
4.1.3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 | 0.34 | ||
4.2课程 |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与改革 | 0.26 | |
4.2.2特色教材建设 | 0.25 | ||
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 0.25 | ||
4.2.4特色课程 | 0.24 | ||
4.3实践教学特色 | 4.3.1实践教学模式 | 0.20 | |
4.3.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0.20 | ||
4.3.3综合性、没计性、开放性、示范性实验 | 0.20 | ||
4.3.4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 | 0.20 | ||
4.3.5大学生创新活动 | 0.20 | ||
4.4国际交流 | 4.4.1中外合作专业 | 0.40 | |
4.4.2外籍教师 | 0.30 | ||
4.4.3国际交换学生 | 0.30 | ||
5 学 校 管 理 |
5.1干部队伍 | 5.1.1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 0.31 |
5.1.2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 | 0.40 | ||
5.1.3干部的工作实绩和成果 | 0.34 | ||
5.2管理体制 | 5.2.1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0.51 | |
5.2.2学校管理特色与成果 | 0.49 | ||
5.3教学管理队伍 | 5.3.1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 | 0.51 | |
5.3.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 0.49 | ||
5.4教学质量控制 | 5.4.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 0.33 | |
5.4.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 0.33 | ||
5.4.3教学质量监控 | 0.34 | ||
6 教 风 |
6.1校风 | 6.1.1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 1.00 |
6.2学风 | 6.2.1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 0.20 | |
6.2.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 0.26 | ||
6.2.3第二课堂活动 | 0.22 | ||
6.2.4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 | 0.27 | ||
6.3教风 | 6.3.1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 1.00 | |
7 人 才 培 养 社 会 认 同 |
7.1就业 | 7.1.1毕业生就业率 | 0.37 |
7.1.2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 0.33 | ||
7.1.3毕业生起薪点 | 0.30 | ||
7.2社会评价 | 7.2.1学校招生第一志愿报考率 | 0.24 | |
7.2.2用人单位评价(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0.27 | ||
7.2.3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 0.24 | ||
7.2.4毕业生评价 | 0.26 | ||
8 产 学 研 水 平 |
8.1产学研反哺教学 | 8.1.1科研促进教学 | 0.51 |
8.1.2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 0.49 | ||
8.2产学研服务地区经济和产业 | 8.2.1产学研与区域经济互动,实现学校、社会资源共享 | 0.33 | |
8.2.2校企联合共建特色专业 | 0.34 | ||
8.2.3科研转换生产力能力 | 0.33 |
从整个问卷来看,统计出每个评价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越高,意味着该指标越重要。因此,根据每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可以了解整个指标体系中,哪些指标很重要,哪些指标相对不重要。
(文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