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的若干思考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3-12-6 18:37:00 人气:

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的若干思考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中心 王婷婷



摘要

积极心理品质是衡量个体心理水平高低的一切正向心理指标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某些积极人格特征,还包括为了获得良好结果而灵活进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评估,有利于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增强中小学生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教育评价的内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的内容包括性格力量、乐观、希望、感恩、沉浸、生活满意度等六方面的内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量表或结构化问卷测试法、经验抽样法、观察法、叙事研究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估应遵循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咨询、诊断与指导教育相结合等四个原则。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评估目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具体的学校与社会情境建立指标体系,并以此选择恰当的方法与工具。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中小学生、评估内容、评估方法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近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曾用“positive strength”、“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positive character”等词来描述积极心理品质。但是,“何为积极心理品质”,却没有给出统一、公认的定义。要对积极心理品质界定,我们不妨从什么心理品质说起。心理品质是心理学概念体系中顶半边天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心理品质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心理质量,即心理水平;其二是心理指标,即衡量心理水平高低的指标[1]。积极(positive)一词在英文中是“正面、正向、肯定”的意思,它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原意是“实际的”或“潜在的”意思。积极心理学中“积极”内涵的理解较以前深刻得多[2]:首先,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其次,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第三,积极具有文化的相对性,不同的民族、国家、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下的积极的含义有所差异,随着时代的不同,积极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第四,积极不仅是指成功和地位等外在的积极,更强调人内在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整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所谓积极心理品质就是衡量个体心理水平高低的一切正向心理指标的总和。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包括某些积极人格特征,还包括为了获得良好结果而灵活进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品质需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其一,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其二,能够促进个体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其三,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 二、为什么要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评估 (一)积极心理品质评估有利于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症状取向的量表较多,积极心理取向的量表较少。笔者曾对1994-2009年间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使用状况进行文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国内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分别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这三个量表都是症状取向的心理测评工具。总的来讲,症状取向量表的使用率占总频次的85.8%,面向积极心理内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很少,其使用率仅占总频次的 14.3%[3]。症状取向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更适合用于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判断与筛选,更多的关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人及其症状表现,难以正确反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而且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发展性辅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积极健康的角度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与发展特点,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主观幸福感、乐观与希望、积极情绪、耐挫力、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等进行测量与评价,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积极心理品质评估能增强中小学生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品格教育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道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长期以来被抽象化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具体品格科学的测量和评估成为了可能[4]。对品格范畴的准确界定和评估、测量有利于推动品格教育公共测试评估体系的形成,不仅使品格教育可以被导入到严谨的学科化与合法化之路,而且能够推动品格教育超越理论研究层次而达到实践层面。此外,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评价,从积极健康的角度了解中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特点及相关教育影响因素,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增强中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

点评: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的若干思考
嘉义大学教育学系 姜得胜


三点贡献,第一,研究题目方面很有意义;第二,研究过程方面,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让我们知道从事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研究时可以有四种方法,四种原则,六大内容来探讨,值得学习;第三,研究焦点方面,改变了大陆甚至台湾地区长期偏重病态心理的研究,而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

对本研究九点“良心的”建议。第一,量化与质化研究需兼顾。量化研究最后诠释时小心,从事量化研究时,由于人的智慧的有限,社会现象的多元复杂,社会变迁,量化指标有局限所在,往往只看到认知观点的综合,没办法看到个体行为的总体的全貌。就如现象学所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量化研究不能只注重量的研究,只有进行质的研究,才能看到整个问题的全貌,样本个体行为与思想的全貌。第二,书写外国人姓名时需注意在姓后面要加全名,或者在翻译的中文后面要加外国人的全名。第三,引用他人研究需具体明确,文章中几次提到“有研究者指出”,最好明白点出一个或两个研究者,可以强化信度效度。第四,关键概念界定意涵之引用不宜偏西方学者。乐观、希望、感恩、的概念都来自西方人的诠释,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相应学者吗?诠释要切合中国人的实际,这样中国人能比较理解接受。第五,研究态度宜尽量跳脱自我意识,应该有合理性的依据,不能用作者“偶”认为,研究的客观性会收到影响。第六,文本概念之书写逻辑宜清晰,乐观、希望、感恩是性格力量的下位概念,提升到与性格力量摆在同一个位置。第七,“Flow”翻译为“沉浸”可再思考,Flow建议翻译为“自然的幸福感”或者“自然的愉悦感”,一方面,英文大辞典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比较合乎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估内容,一方面比较符合中国文化的味道,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第八,有的段落不清的问题。第九,结论的问题,结论建议再做更完美。

最后表达,一点感佩,虽然论文有不足,但整篇论文有重大参考价值与意义。值得肯定值得鼓励值得感佩。同时看到中国大陆年轻一代学者的新的期望。两点期待:期待上海学术交流更加深化,带动学术进步,现在是17界,17年从小baby变成了美少年,再过17年就从美少年变成了青年,再过17年就从青年变成壮年,再过17年就从壮年变成老年,再过17年就变成了人类的祖先,17年是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也是有一段时间的历程,倍感珍惜;另外,衷心期待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大陆老大哥照顾台湾小老弟;三点祝福: 各位贵宾在台湾的旅程一起平安健康愉快,感谢大家的聆听,台海两岸的关系如同基石般的永固,台海两岸的学术文化的发展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