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校长 潘敬芳
摘要
基于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华东政法大学附中继承办学传统,联合高校,融入“尚法”理念,重构育人目标体系,开发明德尚法特色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权益,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构建民主课堂与“明德尚法”实验室,实现“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价值与学校文化”相统一的特色学校。文章以华政附中特色发展为例,从特色学校发展路径的设计、特色学校发展的行动旨要和实现特色创新的管理保障三方面阐述如何建设特色学校。
【关键字】:特色学校;课堂;实验室;管理
创办于1954年的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原名番禺中学,是上海市长宁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2009年学校被评为长宁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为了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期,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华东政法大学签定合作办学协议,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所政法类高校附中。依托高校,学校放大了原有的德育教育优势,开发和实施了明德尚法课程,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推进了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12年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下面从三方面谈谈学校在特色创新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一】特色学校发展路径的设计
第一阶段:与华政合作共同开发、创设具有“尚法”特色的学校特色项目或课程,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第二阶段:形成“尚法”类特色课程群,统整融入原有学校课程体系中,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实施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学校特色;
第三阶段:明晰特色课程的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融合传统,发展办学理念,重构育人目标体系,实现“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引领特色学校的发展。
... ...
点评:构建特色 深化内涵
南科国际实验高级中学 校长 林坤灿
当初嘉义大学问我能不能帮忙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稀里糊涂就答应了。看了这一篇文章感到非常意外,感到这样一个实验的课程怎么可能在大陆发生呢?我从事教育满33年,第一次看到有这样一个学校存在。今天又看到潘校长,感觉怎么可能有这样年轻的校长?这一切都发生了。非常令人惊讶。
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七遍,一直问怎么可能发生在这一个地方呢?台湾怎么不会出现呢,我非常纳闷。以我读过这么多遍的心得,我想给潘校长留一些时间,因为我有些比较感兴趣和疑问的地方请她来解答。
第一个非常惊讶的地方是这个学校能够把政法大学的特色搬到高中实施,把学校变成一个试验场,让人感觉好像一个小型的法学院。这里学生变成了课程设计者、参与者,老师只是一个从旁的指导者。甚至社区的资源、人大、法院、政法大学的教授、研究生,这么多的力量、那么多的资源都灌注到这个学校,非常令人钦佩,非常不简单。我非常好奇的是看到“翻转教室”这个理念,台湾也在如火如荼展开,但在政法大学附中已经探索这么多年,非常令人不可思议,这些地方非常值得台湾来效仿学习。
我比较感兴趣和疑问的地方是“家长日”,从校长的立场看,在台湾如果谈到家长,我都会很怕,因为家长会过渡地干预学校,这里怎么会这么平顺呢,家长怎会会这么投入地协助学校呢?我想求教校长,有没有遇到困难?另外学生议题在梳理过程中有100多项,这100多项中很多都和社会息息相关,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梳理这些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会跟行政、老师冲突的地方,如果有学校怎么处理?
另外,学校有60个老师有60个选修科目,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学校有那么多老师人力愿意投入到选修课程的指导上面吗?有没有遇到困难?校长在安排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这么容易吗?因为我是从台湾的角度看,因为在台湾不容易,临时找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社团是很不容易呢,因为要化特别的功夫,很多是不容易的。所以在这里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感觉台北好像是田农国了。我惊讶,怎么可能在这里发生呢?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校长,像台湾很重视出口,就是KPI值,就是说学校学生毕业了,将来申请入大学名校的比例到底因为你们实验的课程是不是有提升呢?家长会不会信赖,会不会质疑?我想学校的成效应该不错,但这里没有呈现出来,我想请校长做一个补充。
学校作为法院的民主的实验场地,我想校长是最主要的推动者,在推动的过程中校长是不是也遇到困难、挫折、无奈,也请顺便跟我们在场的参与者分享,我想这个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作为台湾的一个校长看到这样一个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实验的场地,在这里发生了,非常的震撼,非常的佩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