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优势潜能,设计学生特需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实验学校 徐红
摘要
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智慧潜 能,上海市实验学校在探索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条件,让更多学生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校设置个性化“特需课程” 的背景、做法及挑战,期望引起教育界同行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优势潜能 个性化课程 弹性学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纲要》为上海市实验学校20多年的实验提供了非常重要国家指导意见和研究指引意义。
早在25 年前,上海市实验学校就提出了“发展学生潜能、尊重学生个性“的办学理念,并通过学制、教材、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的实验研究,期间也不断受到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如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如何和谐统一、分数评价与素质评价如何相得益彰、短期培养目标与长远发展目标如何兼顾平衡,这些都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矛盾与纠结。
我校是一所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在十年的学程中,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智慧潜能、个性特点的变化的会发生诸多变化。当学校原有的核心课程、学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时,学校思考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特需课程。如下图所示,通过核心课程提高学生潜能发展的关键能力,通过学养课程满足学生潜能多向度的需求,通过特需课程拓展个体学生不定向的特长发展,三大课程体系共同完成学生潜能开发的目标。
核心、学养、特需,三类课程构成了一个育人的完整结构,核心课程为内核,是基础,特需课程是外延。没有坚实的内核,就没有无限延伸的外延,学生就没有登高望远的能力和视野。“特需课程”完善了课程的整体构架,在通识的基础上,预留更多时空发现潜质、培养潜力,培养创新素养。
在整体课程设计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案例,也引发了一些可供分享的思考。
……
点评:发展学生优势潜能,设计学生特需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陈明聪 教授
嘉义大学
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聆听徐校长的报告。点评不敢当,我向从刚才聆听的过程和阅读报告的心得就几点启发与大家做分享和交流。
适性化的教育是自我们至圣先师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来,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最高教育理想。通过怎样的手段实现这个理想,刚才徐校长的报告就是从学校层次的维度实践个性化的教育。我有两点心得。
第一,弹性的课程设计,落实学生为本。
从学校实验的过程可以发现学校课程设计充满了弹性,真正落实了以学校为本。从报告中我感到上海实验学校课程设计弹性之大,已超过我们台湾的实验学校。从中,我感到真正需要松绑的是台湾的实验学校。它们受到很多制度的牵绊,无法实现如创作假,以及相应补充教育的安排。上海实验学校弹性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加速”和“充实”的理念,如缩短修业年限加速学习过程;提供专题研究充实学生的学习。在台湾,一直在资优教育领域存在争论,即对这些具有潜能的孩子,到底是“加速”还是“充实”,能够促进其潜能的开发。而我们上海实验学校则能够比较好得处理两个取向。学校弹性的设计体现在时间、学习内容、师资配置和学制四个方面。
第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实践适性化教育的理念。
要尊重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从报告来看,相关的课程及实施,非常考验学校校内外资源利用的能力。在报告中,相关资源利用的策略得到很好的展现,让课程的方案得到非常好地推动。其中,报告里谈到师资的整合非常地重要,特别是校际之间师资的整合,把校外不同学科的优秀师资整合到学校中来。
另外,从报告中我也有两点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学校如何发扬学生的长处,包容学生的短处。譬如21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就有语文学习和书写的障碍。像这样的孩子,有长处亦有短处,我们学校如何发现并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呢?另外,像胡一舟这样有音乐的天赋唐氏症小孩,像霍金这样身体有残疾的学生等,学校如何发掘其潜能,而不是牵绊在统一的核心课程之中。
其次,徐校长在报告中谈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课程上做怎样的调试。可能在路径上,不仅是开设特需的课程,也需要在我们统一的核心课程上有创新的设计。如台湾在核心课程上提出“全方位设计”,即对学校整体环境进行重新设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学生的潜能。我们如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们的潜能自然展现出来。第三,支持的举措需要系统化,建立起完备的支持系统,如台湾在部分学校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资优教育系统。